唐·杜牧|一天一个汉字——雪

雪 xuě , 雪花与雨同源 , 飘洒的姿态却更为优美 。
今天我们来认识【雪 xuě】这个字 。
【字形演变】
羽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 , 表示鸟毛 。 雪 , 甲骨文(雨 , 云层降水)(羽 , 白色轻盈的绒毛) , 比喻天空中纷纷扬扬飘飞冰晶 , 像白色羽绒一样 。 简体甲骨文将“雨”省略成雨点状的“水” , 将明确写成“羽” 。 金文(雨 , 从天空降落)(彗 , 即“帚” , 扫地) , 表示可以清扫的雨 , 即羽绒状的冰晶 。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造字本义:名词 , 零度以下的低温状态 , 空气中的部分水汽凝结成的、从天空飘落的羽绒状冰晶 。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彐” , 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帚草 。 “霜”*是近地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的白色晶体;“雪”是从空中飘落的白色羽绒状冰晶 。 对农作物来说 , 霜和雪都是严重打击 , “雪上加霜”比喻严重的双重打击 。
【书法名家】
唐·杜牧|一天一个汉字——雪
本文图片

【字词释义】
〈名〉
(会意 。 从雨,从彗,彗( huì)省声 。 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 。 ——《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 。 ——《诗·曹风·蜉虫游》
〈形〉
借喻白色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 ——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李白《将进酒》
〈形〉
比喻高洁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 ——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 。 ——宋· 杨万里诗

〈动〉
下雪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 。 ——《世说新语》
洗刷,昭雪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 。 ——《淮南子·氾论》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擦净;揩干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 。 ——《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 ——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字的故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杜牧|一天一个汉字——雪】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 ,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 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 , 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 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 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
解读: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 ,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 , 此诗当作于此期 。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 , 战事频繁 ,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 , 两度出塞 , 久佐戎幕 , 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 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 , 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 , 而武判官即其前任 , 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