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红丽|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文学现场
不能“行万里路”的时候 , 就去“读万卷书” 。 但在作家钱红丽的行旅散文集《河山册页》中 , 我们却能够做到在读书时便已行至千里 。 山水自然、人文历史 , 都在她的笔下被一一描绘 。
钱红丽曾说:“书写也是另一种出家 , 需要刻苦、自修 , 需要边写边悟 。 ”今天 , 我们有幸邀请钱红丽老师来到本期文学现场 , 聊一聊她的创作人生 。
钱红丽|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本文图片

钱红丽
钱红丽 , 安徽枞阳人 , 出版有《低眉》《读画记》《诗经别意》《一辈子历历在》《等信来》《植物记》《以爱之名》等二十余部作品 , 现居合肥 。
钱红丽|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本文图片

《河山册页》实拍图
Q
您曾写过“不停地书写 , 才是一名作者应该顾及的尊严 。 ”那您平时也是笔耕不辍的状态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生活吗?
钱红丽:选择创作这条路, 就像随时给自己套一根绳索 , 一直都是在一种“行军”的状态中——不是正在书写中 , 就是为书写做着大量的前期储备中 。 我写了近二十年 , 出版了二十余本书 , 依旧乐此不疲 , 不过是因为热爱 。
创作生活 , 也是一种手工艺人的状态 , 只有刻苦、缓慢 。 这没法用机器大批量生产 , 好比木匠打家具 , 哪怕是一只小凳子 , 都要尽心尽力做好 , 然后一点点以砂纸抛光 , 上清水漆 , 再往黑屋子里晾上一阵子 , 慢慢地 , 这只小凳子便有了包浆 。
有时 , 一部书稿需要数年才能完成 , 依靠耐心和不放弃 , 有时完全又搭上另一种死磕的奋力感 , 比如《河山册页》 , 写作跨度十余年 , 一点点积累、储备 , 然后完整呈现 。 希望它抵达读者案头时 , 是带着一种光的 , 这也是木匠所谓的包浆 。
钱红丽|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本文图片

《河山册页》
钱红丽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Q
您的新书《河山册页》是一本行旅散文集 , 但目前在疫情的大环境下 , 已经无法随心所欲地外出旅行了 。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 您是靠什么来滋养自己的写作灵感呢?
钱红丽:当然依靠读书 。 读书 , 也是一种养气 。
纵然不从事书写 , 人也要读书 。 读书不仅可以祛魅 , 还可以帮助我们不停地重建自我 。
去秋至今 , 我一直在读鲁迅 , 不仅仅是他的小说、散文、杂文 , 我发愿 , 要遍览他一生中留下的所有文字 , 包括大量的书信、日记 , 甚至他早期翻译过的俄语、德语文学书 。
Q
您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禅意 , 以及浓厚的历史气息 。 这是您的写作风格吗?您认为人文历史能够给当下的人们带来些什么呢?另外 , 读您的书会发现您非常喜欢古典诗词 , 请问诗词对于您而言 , 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呢?
钱红丽:一名作者对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 无力去概括 。 但近年我有意在转向 , 自浓烈到简淡 , 力争去修辞化 , 向平淡自然靠拢 。 比如《河山册页》在交稿前 , 有过大量修改 , 三分之一的内容推倒重写 , 力求“白描” 。
人文历史 , 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 , 它是整个族群的底蕴 , 也是一座取之不绝的富矿 , 更是荡漾于我们心胸的一口活气 。 没有这些 , 个体是无以立足的 。
无论古诗 , 还是现代诗 , 我都喜欢 。 诗是文学的冠冕 , 也是最高级的文学样式 。 诗歌的克制、内敛 , 以及它内在的张力、节奏感 , 对于我散文的书写 , 有着极大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