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灵活就业文章发布后,数据揭开了26-35岁职场人的伤疤( 二 )


无独有偶 , 近期一位38岁的前媒体人陈涛 , 在公关 , 失业 , 送外卖……等等 , 多个标签层层包裹之下 , 陈涛被推到舆论的关注焦点 。
他在社交媒体上做出自我介绍:出生于1985年 , 获得了四川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 做过记者、企业公关 , 创过业 , 已失业半年 , 目前在当外卖员 。



这位媒体人在失业(从职场离开)之前 , 可以说光环围绕 , 众星捧月 。
他的履历和学历都很高 , 曾和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一起在北戴河游过泳 , 曾跟访过黄磊拍话剧 , 曾多次去西安和贾平凹聊文学创作的记者 , 2011年四川大学硕士毕业 , 《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 。



他拥有过许多你能想象到的记者与公众人物近距离打交道的高光时刻 。 看到这个履历 , 怎么也无法把他和外卖小哥的形象联系到一起 。
可在失业这半年里 , 他投出去了非常多简历 。 但都石沉大海 , 每投出去的简历100份只有一份有回信 , 却说说‘不合适’ 。
35岁后的中年危机 , 仿佛是一个过不去的坎 。



也正如当代大学生喜欢用鼠鼠文学和孔乙己文学调侃自己 , 毕业即失业 。
他对此也做出回复说“很多人说我没有放下身段 , 其实我早就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 ”“我有很好的工作经历和研究生学历 , 但年龄过了35岁之后真的是无人问津 。 ”“我26岁才硕士毕业啊 , 过了35岁找工作那么难 , 难道我的黄金期就这么短吗?”
陈涛有感而发 , 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后 。 他陷入了迷茫 , 我也陷入了茫然 。
常年前线与人打交道 , 让他的思维非常年轻化 。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 , 找一份工作工资带来的价值只占据了一部分 。
喜欢、有成就感 , 是年轻人们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做很重要的标准 。
如果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思想和身体上会出现抵触和排异感 。 对于不喜欢的工作 , 即使薪酬满意 , 可能没多久也会辞职 。
跟眼高手低的新职场人来说 , 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 。
“这份工作我要做得开心 , 有价值 , 有意义 , 这才是年轻人脱不下的长衫 。 ”
信息时代的变化瞬息万变 , 让很多人肉体于灵魂始终分居两地 。 要生活 , 还是要追求自己的柏拉图生活 。 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
在不少年轻人看来 , 送外卖越来越像是为广大打工人提供的一份保底性质、有尊严的工作 。
只要肯跑 , 肯劳动 , 就能养活自己 。 甚至很多年轻人刚毕业找不到工作 , 不愿意进工厂 , 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临时下也会选择当骑手 。



但他依然迷茫 , “其实还没有自洽” , 不可能把送外卖当长期的工作 。
身边还有很多跟他一样迷茫的人 , 第一份工作可能持续了几年 , 后面换工作越来越频繁 , 几乎是不到一年换一份 。
朋友会问 , 当初赤手空拳来到北漂、沪漂、深漂 , 离开家人出来走南闯北 , 是否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路?
也许吧 , 人生不就是这样?一直在做选择题 , 即使选择留在了家里 , 也会在某个深夜想起 。 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出来闯一番事业 , 在江湖上叱诧风云留下自己的传说 。
可从哲学的角度上看 , 在这个世界上 , 唯一确定的是世界的不确定 。
世界在变 , 风险不变 , 愿您身有保障 。
我是用不同视角带您看世界的陈云云 , 点个关注 , 我们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