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遗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缘何一眼惊千年

黄山遗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缘何一眼惊千年
本文图片

黄山遗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缘何一眼惊千年
本文图片

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璜 。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黄山遗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缘何一眼惊千年
本文图片

3月31日 , 考古人员在黄山遗址码头遗迹发掘现场认真细致清理 。 高嵩摄
□本报采访人员陈茁张体义温小娟孟向东
提起独山玉 , 自然想到南阳 。 想不到的是 , 距市中心约12公里、独山东北约3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丘 , 自古就有一处繁忙的玉石器加工基地 , 红红火火存在了3000多年 。
如今 , 黄山遗址——这处5000多年前的玉石器加工基地得以重见天日 。 历经4个春秋 , 我省考古工作者揭土拂尘 , 先后找到了仰韶文化的建筑群、屈家岭文化的墓葬群、石家河文化的堆积层 , 隐藏在地层之中的文化密码逐一浮现 , 不断带来惊喜 。
【黄山遗址|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黄山遗址:缘何一眼惊千年】3月31日 , 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这是继入选“2021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之后 , 该遗址拿下的又一个考古界“年度大奖” 。
实至名归 。 难怪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称之为“中华瑰宝 , 千年一遇” 。
重启黄山遗址考古发掘
3月24日 , 白河岸边 , 黄山顶上 。 虽叫黄山 , 不过是座小山丘 , 极不起眼 。 山顶上 , 围挡圈起了考古重地 , 大棚内 , 探方连着探方 , 玉石、陶片随处可见 。
“这又是一个屈家岭大墓 , 从规制上看很可能超越之前发掘的酋长级大墓 , 它被旁边汉墓叠压 , 我们需要做好规划精心清理 。 ”一大早 ,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山遗址考古发掘领队马俊才就蹲在探方内 , 跟同事们商讨如何发掘新发现的编号M166墓葬 。
马俊才抽空将遗址“过往”慢慢道来:1959年1月 ,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黄继光小队”配合当地铁路建设 , 对黄山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 时间并不长 , 成果却丰富 。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对它有长篇的生动描述 , 考古成果能被当时权威的史书收录 , 足见其分量 。 在河南博物院的第一展厅中 , 也能见到当年黄山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玉钺的风采 。
黄山遗址在考古界、在玉器爱好者、在当地村民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 黄山村里 , 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的发掘情况 , 这块土地上随便就能翻到陶片、玉石片 。 但是 , 种种原因 , 这里后来再没进行过大规模的发掘 。
2016年 , 受当地委托 , 马俊才组队对黄山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和调查 。 他不急不躁 , 扎扎实实地把调查工作搞了一年多 , 终于摸清了黄山遗址的底儿:以山顶为中心 , 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
2018年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拉开了黄山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的帷幕 , 这一项目最终被纳入了“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 。 黄山遗址 , 又一次进入了国家级考古研究层面 。
马俊才清楚地记得 , 那天 , 他把第一个探方布在了山顶上 , 以山顶为核心 , 向外线性扩散 。 一眼三千年的考古奇观 , 就这样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中铺陈开来了 。
发现“庞贝式”史前大型玉器作坊
黄山遗址再次“动土” , 考古技师程永刚从一开始便全程参与 , 对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熟稔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