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朱虹 曹雯芹:生命史诗苏东坡(五)( 二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宋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 生命可以选择 , 他是否会另外选择?苏东坡有自己的答案 , 在给至交李常的信中 , 他写道:
“吾侪虽老且穷 , 而道理贯心肝 , 忠义填骨髓 , 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 。 苏东坡有着传统士大夫的风骨 , 风雨何惧?刀枪何惧?在道路的选择上 , 他宁愿做“幽人”“孤鸿” , 也绝不迁就 , 更不低眉折腰 , “道理忠义”“有益于世”始终是他处世的信条 , 他将用一生去坚守 。
对于眼前的隐士生活 , 他十分恬然自得:
夜饮东坡醒复醉 , 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 。 敲门都不应 , 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 , 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 。 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宋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据说 , 当地太守看到此词 , 大吃一惊 , 难道苏轼要逃走?于是他急忙赶到苏轼的家中 , 发现苏轼睡得正香 , 这才放下心来 。
苏轼|朱虹 曹雯芹:生命史诗苏东坡(五)
本文图片

在精神中重新升华自己 , 从苦闷到解脱 。 初来黄州 , 生活窘迫 , 生存艰难 , 前途黯然 , 这一切 , 都成为了苏东坡苦闷的根源 。 元丰五年(1082年)春 , 在黄州的凄风冷雨中 , 在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中 , 苏东坡即兴写下《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 , 已过三寒食 。
年年欲惜春 , 春去不容惜 。
今年又苦雨 , 两月秋萧瑟 。
卧闻海棠花 , 泥污燕脂雪 。
暗中偷负去 , 夜半真有力 。
何殊病少年 , 病起头已白 。
春江欲入户 , 雨势来不已 。
小屋如渔舟 , 濛濛水云里 。
空庖煮寒菜 , 破灶烧湿苇 。
那知是寒食 , 但见乌衔纸 。
君门深九重 , 坟墓在万里 ,
也拟哭途穷 , 死灰吹不起 。
--宋 苏轼《寒食雨二首》
他自己不曾想到 , 这一诗帖 , 后来被世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 与王羲之、颜真卿比肩而立 , 足足惊艳了1000年 。 他的诗 , 真情涌动 , 苍劲沉郁 , 饱含着生活凄苦 , 心境悲凉的感伤 , 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的书法 , 淋漓多姿、意蕴丰厚 , 一气呵成 , 成为苏轼书法的代表之作 , 充分体现了苏轼 “自出新意 , 不践古人”的书法精髓 。
渐渐地 , 苏东坡从苦闷中走了出来 。 在黄州 , 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 春种秋收 , 风吹雨淋 , 把根深深扎在黄州的泥土里 。
他开始笑对风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宋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愈磨难 , 愈强大;愈贫乏 , 愈坚韧;愈叵测 , 愈乐观!以不变应万变 , 以欢乐对苦难!这就是苏东坡 , 短短一首词 , 却将他的抗争、豁达、潇洒跃然纸上!
苏轼|朱虹 曹雯芹:生命史诗苏东坡(五)
本文图片

弘毅的精神滋养着他的文风 , 他的作品开始走向颠峰 。 在黄州西北 , 长江之滨 , 距离太守官邸数百步的地方 , 有一片赤色的悬崖峭壁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 , 当地人皆称为“赤壁” 。 元丰五年(1082年) , 苏轼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舟于赤壁之上 , 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千古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