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黄萱与陈寅恪的交集( 四 )


|文史|黄萱与陈寅恪的交集
本文图片

陈寅恪在助手黄萱(右一)的协助下正在著书(1957年)
陈先生的记忆力惊人 , 能清楚地记得哪段史料出自哪本书哪一页 。 偶尔记不太清楚了 , 就让黄萱帮忙查阅 , 可黄萱只要读上前后几句 , 陈老就能批出所需资料的具体出处 。
黄萱为陈寅恪工作13年 。 在这13年间 , 陈先生完成了《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重要著作 , 累计近百万字 。
1955年9月15日 , 由陈寅恪提出 , 中山大学正式聘黄萱为专任助教 。 一直到退休 。 她真是永远的助教 , 工资只有74元 。
关于金钱 , 有些可笑的传说 。 我们曾经读到以谬传谬的一段资料:1969年 , 中山大学历史系清查小组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时 , 逼令黄萱交出“从剥削阶级家庭得来的不义之财” 。 “第一次面对面交锋 , 黄萱就交出2万元存款” 。 事后清查小组成员分析 , 第一次交锋远未触及核心 。 第二次谈话 , 清查小组规定黄萱反复学习“《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两篇光辉著作” , “黄萱流下了眼泪” 。 结果 , “第二次交锋黄萱交出9万元” , “第三次交锋黄萱交出20万元” , “第四次交锋黄萱再交出公债800元” 。 在数天之间 , “毛泽东思想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 “黄萱被迫交出了32万元劳动人民的血汗钱 。 ”
很可能 , 这是所谓“清查小组”编造出来的赫赫战果之一 。 黄萱临终前对前来探视的陆键东先生提出的要求 , 就是请他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再版时 , 务必更正修改这一段 。 因为 , 周菡说:这段杜撰太没意思了 , 金钱对于黄萱 , 哪有催人落泪之功效?
“文革”风暴初起 , 黄萱立即把存在自己名下一大笔存款 , 全数交到中大历史系 , 并在尚未大乱之时换得一纸收条 , 以至这些大部分为国外亲人寄存的金钱 , 最后得以完璧归赵 。 至于大户人家女眷们视之如命的首饰珠宝 , 1949年后不久 , 黄萱就主动将它们全部低价卖给国家支援建设去了 , 日后冲进门来抄家的野蛮家伙们一无所获 。
都以为金钱对于黄萱 , 从来不是问题 , 其实不然 。 周寿恺受难之时 , 一位厦门老友在广州结婚 , 黄萱因囊中羞涩未能买个小礼物而怏怏不快 , 遂翻箱倒柜找出一条全新的桌布 , 居然喜形于色!周寿恺去世 , 老保姆不肯再留 , 为了补发欠她的工资 , 筹足她返乡的路费 , 黄萱忍痛卖掉名牌钢琴 , 仅得三两百元 。 晚年她在鼓浪屿自娱的只是一台珠江牌的普通旧琴 。 黄萱为人的慷慨善良 , 同情弱小 , 正是深记着老父黄奕住的教导:“信誉重于生命 。 ”
周寿恺曾经说过 , 陈寅恪能无保留地接受黄萱做助手 , 是看准了黄萱为人的笃诚与信义 , 决不会将陈寅恪的私事随便张扬的 。 在众多身沐师恩的后学末进一起避嫌远离的时候 , 毫无机心的黄萱走进陈寅恪的荒凉困境 , 恪守职责尽心协助 , 使其在暮年获得情谊滋润 。 温馨的慰藉 , 激起陈寅恪磅礴充沛的创造力 , 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 。 正如陈寅恪在《关于黄萱先生工作鉴定意见》里所书:“总而言之 , 我之尚能补正旧稿 , 撰著新文 , 均由黄先生之助力 。 若非她帮助我便为完全废人 , 一事无成矣 。 ”

“文革”中 , 饱受惊吓与折磨的陈寅恪 , 自知来日无多 。 对来探望他的黄萱说:“我治学之方法与经历 , 汝熟之最稔 , 我死之后 , 望能为文 , 以告世人 。 ”黄萱恳辞相对:“陈先生 , 真对不起 , 你的东西我实在没学到手 。 ”陈寅恪黯然:“没学到 , 那就好了 , 免得中我的毒 。 ”20年后 , 黄萱不无感伤地说:“我的回话陈先生自是感到失望 。 但我做不到的东西又怎忍欺骗先生?先生的学识恐怕没有人能学 , 我更不敢说懂得其中的一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