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歌|婚嫁齐唱“哭嫁歌” 中秋约唱“南歌”( 二 )


若不加以保护 很可能被粤语同化
诗洞“讲标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熟悉的乡音已近“濒危” 。
广西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杨璧菀是怀集县人 。 2012年前后,杨璧菀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并负责其中的“广东怀集标话方言文化典藏” 。
其后几年间,她带领诗洞镇徐文海、林玉达等人,从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方面,实地走访调查收集标话读音,为有音无字的标话标注国际音标,收录标话方言文化图片600余幅,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语音和影像资料 。
唯一遗憾的是,诗洞传统婚嫁仪式无法复原记录 。 徐文海说,团队曾经想从项目经费中出资,邀请当地新人按旧时习俗举办婚礼,但无人愿意,“都嫌太土了 。 ”
杨璧菀在调查中发现,标话词汇在逐渐丢失,受到粤语影响甚至替代,“讲标人”与外地人通婚,学龄儿童学习外来语言,讲起标话口音不再纯正 。 如果不加以保护,标话可能将被粤语同化 。 这种日趋“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却依然凝结着浓厚的乡情,是同乡间重要的情感维系 。
诗洞人林玉达早年在中山打工,2012年他和同乡创办了“诗洞文化传播中心”网站,用标话填词翻唱流行歌曲,上传网站供爱好者下载使用 。 林玉达说,他希望把地道的标话词汇放入歌里,在声声传唱中将这门语言延续下去 。
去年疫情期间,徐文海被邀请到镇里录制标话方言版防疫广播,“不要去街!不要去街!不要去街!”亲切的乡音通过大喇叭穿越镇街上空,解除封村后乡邻们碰到他便兴奋地说,“海哥,你的声音传遍诗洞大地了” 。
【哭嫁歌|婚嫁齐唱“哭嫁歌” 中秋约唱“南歌”】杨璧菀曾希望在家乡建立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设立语言音像采录室、民俗实物展厅保护传承标话 。 如今依然未能如愿,她仍觉得有此必要 。 只有与时间赛跑,才能留住那乡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