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曾熙的书法艺术( 二 )


曾熙在临写三代钟鼎铭文之时 , 也有意加以变化 , 增其趣味 , 而不是一成不变 。 如在一九二一年临写《散氏盘四条屏》后跋道:“散盘 , 道人以浑劲之笔为之 , 已成神绝 。 髯乃毁圆为方 , 颇肖马远写意 , 略有逸趣 。 ”这样的跋语 , 既写出他当时书写《散氏盘》的本意所在 , 还能看出他追求的不是形似乃是神似的艺术理念 。 不斤斤计较简单的形似 , 而以己意去有意识地临摹 , 这是书家在继承中创新的必由之路 。 一八九一年 , 曾熙与李瑞清订交于长沙天心阁 , 因两人嗜好书法 , 经常在一起研习 。 当时李瑞清抱有“南北派”之论 , 而曾熙对此不以为然 。 日后在题《清道人节临六朝碑四种第一集》中云:“梅道人以周金作篆 , 两汉窥六朝 , 所谓繇昆仑观四渎之到海 , 每临一碑 , 惊绝海内 , 共几研廿有四年 。 前道人尚有南北之见 , 今则服膺予论 , 因书其后 。 ”经过他俩长期对篆书的研习 , 提出了“学篆必求于金”之书学理论 。 后来曾熙教育弟子学书 , 先学篆 , 次学分 , 而学篆必求于金 , 学分必求于石 。 朱大可所编的《游天戏海室雅言》中记载曾熙对他说:“求篆必于金 , 求分必于石 。 两周文字 , 各国不同 。 结体运笔 , 亦复大异 。 大抵雍容肃穆者 , 鲁也;俊杰廉捍者 , 齐也;凝重笃实者 , 晋也;雄横恣肆者 , 楚也 。 察其文体 , 兼可觇其国俗 , 多看多写 , 望而知之 。 ”
曾熙|曾熙的书法艺术
本文图片

衡阳书画学社成立合影(中坐者为曾熙)
曾熙|曾熙的书法艺术
本文图片

书法作品出版物
曾熙|曾熙的书法艺术
本文图片

题书法册签
李瑞清去世后 , 曾熙创办了以研究书画诗文为宗旨的衡阳书画学社 , 海上学子拜入门下者众多 。 曾熙授课非常细致 , 常常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示范临摹作品 , 而且在临摹后 , 多做小跋 , 写出精彩的评论或心得 , 这在上海众多的书家中也是很独特的 。 学生或者后学者 , 读其小跋 , 再看作品 , 更能理解当时曾熙的书写用意和书写状态 。
曾熙|曾熙的书法艺术
本文图片

曾熙 篆书八言联 38×168cm×2
曾熙|曾熙的书法艺术
本文图片

曾熙 篆书五言联 31×130cm×2 1920年
曾熙的篆书用笔还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去 , 壬戌年(一九二二)腊月画的一张《梅花图》题以“直以篆书写树 , 分书写花耳” 。 一九二三年七夕乞巧节 , 张大千的哥哥张善孖拜访恩师 , 与曾熙谈论书画至清晨 。 后以《与张善孖论书画之问答》发表于《申报》 。 其中一段这样道:“以篆法言之 , 书家笔笔皆画法也 , 以笔之转使顿宕 , 究何异写古松枯树 。 ”又曰:“作篆如作画 , 但以腕法笔趣为之耳 。 ”曾熙以篆法入画 , 又以画法作篆 , 熔书画于一炉 。 他的篆书气韵古雅、结体宽博、笔力雄厚 , 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
二、民国初首屈一指的隶书
现在所能看到的曾熙最早的隶书作品是清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写的隶书匾额“亚元”二字 。 这一年秋 , 曾熙以曾荣甲之名参加乡试 , 发榜以第二名中举人 。 “亚元” , 笔力雄浑 , 气韵生动 , 从何绍基的隶书化出 , 十分有气势 。 谈到曾熙书法 , 除了同辈的挚友李瑞清之外 , 有一个曾人是避不开的 , 那就是他的同乡前辈何绍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