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国字山战国墓葬何以刷新中外对“越文化”的认识?( 三 )


为什么国字山墓葬中会出现多元文化融合的格局?这跟它特定的环境有关 。 因为樟树所在的清江盆地东边是越文化核心区 , 西边是到春秋以后形成的楚文化区 , 北边是中原文化区和江淮群舒文化区 , 南边是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的百越文化区 , 清江盆地处于这几大文化区的交汇地带 。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区域和地理位置 , 它自然就形成国字山墓葬多元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兼容并蓄的局面 。
国字山墓葬中出土的两件铜盉 。 中新社发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王意乐:国字山战国墓的时代是战国中期 , 这个时期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前期 。 “统一”在这个时期已是大势所趋 , 各诸侯国为占得先机 , 都采取不同措施 。 像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胡服骑射、楚国任用吴起等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 。 人员物资的流动和思想的交流在这个时期特别频繁 , 哪个诸侯国文化包容性强 , 哪个诸侯国就会有更大优势 , 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也为文化融合提供了条件 。
国字山墓葬所在的清江盆地是楚越分界区 , 筑卫城是本区域越文化的中心城市 , 周边考古发现了大量越、楚、徐等文化的分布 , 这些文化因素必然在筑卫城遗址及其统治者的墓葬中体现 。 国字山墓葬之后 , 楚越兼并战争就爆发 。 随着秦汉建立 , 江西地区从一个具有独特考古学文化地域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豫章郡” 。 国字山墓葬的时代正处于这一过程的关键节点 , 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最好实证 。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称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发现了国字山战国墓葬 , 将为探索“吴头楚尾”的文化变迁提供怎样的全新视角?
徐良高:所谓“吴头楚尾” , 就是吴越文化区与楚文化区的交汇地带 。 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越文化、越统治的一个区域范围 , 还可以看到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之间的关系 。 从这个角度也可看到 , 越文化或越的统治者是如何面对楚文化和楚国的 , 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 如何加强自己的区域控制 , 如何对“吴头楚尾”这个区域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 国字山墓葬的发现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 这个资料是过去在文献里完全没有记载的 。
过去我们所有对越文化的研究 , 对于越文化的文献记载 , 从文献角度看 , 主要都是从北方地区、淮河流域等看楚、越之间的来往 , 看越文化跟北方有什么样的关系 。 但是在南方地区 , 它们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国字山墓葬的发掘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角 , 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越楚关系 。
王意乐:从历史文献记载可知 , “吴头楚尾”是概括先秦时期江西历史状况的标志性称呼 , 但人们对“吴头楚尾”的认知有限 , 其时空背景和变化过程不是很清楚 , 甚至有错误 。 实际上 , 江西很早就有吴越青铜器出土 , 发现的楚文化遗址和墓葬也有不少 。 以往 , 对这些考古发现都是孤立的观察 , 没有深入探讨其中的历史背景 。
现在国字山战国墓葬的发现 , 让我们知道 , 继吴楚之后 , 越楚成为东周时期江西地区的主要势力 , 筑卫城是越楚对峙的前沿 , 越国为加强这一带的控制 , 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在此处 。 同时从国字山墓葬出发 , 将以往考古发现联系起来 , 可以考察吴楚越等各方势力进入江西各地的时间及其消长过程 , 动态地还原“吴头楚尾”这一概念的形成 。 (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丨国字山战国墓葬何以刷新中外对“越文化”的认识?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