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寻觅破碎的道德拼图( 二 )


2
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复活重生、救赎新生 , 不是物质上的轮回更替 , 也不是对死亡的超度 , 强调的是颠覆旧我、自我革新、精神超越 , 体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不断进步趋善 ,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重生 。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自省修身立德 , 主张见贤思齐 , 闻过则喜 , 见不贤则内自省 , 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 《易经》益卦指出风雷激荡 , 见善则迁 , 有过则改 , 洗心革面 , 重新做人的精神重生 。 《礼记·大学》强调“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的全面解放研究 , 他在《资本论》中提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将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 , 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 就是不断摆脱物质奴役、不断促进自我进步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一次次的失去 , 一次次的获得 , 显示了辩证法的哲理 。 大浪淘沙 , 水滴石穿 , 其实是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 。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对精神或灵魂问题进行了深刻探究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从“一个罪犯的忏悔”里 , 发出了关于人能不能犯罪的灵魂拷问 , 得出“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 , 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的“复活”结论 。 《罪与罚》中索尼娅虽为妓女 , 却引导拉斯柯尔尼科夫“去承认你的罪过 , 上帝就会给你新生了” 。 鼓舞他“以受苦去赎你的罪吧” 。 于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站起来说:“我并非向你下跪 , 而是向人类所有苦难下跪 。 ”他突然想起索尼娅的话:“到十字街头去 , 向人们跪下磕头 , 吻土地 , 因为你对它也犯了罪 , 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是凶手!”“想起这些话 , 他不觉浑身哆嗦起来 , 在强烈的束手无策的苦闷和惊慌不安中 , 紧紧抓住这个涌现出来那纯洁的从未有过的和丰满的感情的机会 。 这种感情和疾病发作一样 , 在他心里骤然涌现出来:像星火一样燃烧 , 像火一样烧遍全身 。 他一下子浑身瘫住了 , 泪如泉涌 , 他立即在地上伏倒了 。 ”
托尔斯泰的文笔洒脱超然、镇静稳健 。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字震撼紧张、深刻凝重 , 乃至有一种充满暴力和歇斯底里气质 , 这无不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被从刑场上拉回来 , 几乎被枪决的致命经历有关 。 那种生死场始终压在灵魂上的重负 , 给予了他持续的震颤体验 。 因癫痫症及其带来的时而狂喜、时而大悲的精神体验 , 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有一种天人交战般的内心焦灼感 。
《复活》中妓女玛丝洛娃 , 《罪与罚》中妓女索尼娅 , 最卑微的人 , 颇具象征性地代表至高无上的圣洁与救赎 , 她们身上闪现着不可亵渎的人性光芒 , 犹如但丁的永恒之神——恋人贝雅特丽齐 , 在《神曲》中引导但丁遍游9层天堂 , 实现了但丁的自我救赎 。 她们像一面镜子 , 照出人性中的卑劣 。 唐朝李复言《续玄怪录》记载的“延州妇” , 后演化为各种剧本至民国杂剧《马郎妇坐化金沙滩》的金沙滩头马郎妇 , 也演绎出超度苦海、舍生而取义的出污泥莲花形象 , 正如马郎妇唱道:“俺常准备着肉肠饲虎喂鹰 , 走长街吆喝着看买魂灵 , 俺这一副皮囊 , 裹的是艳骨 , 赚来的是魂灵 , 抛下的是万人坑 。 ”
而托尔斯泰认为:“我要过人的生活 。 ”真正的人是永远根据自己的良知做事 , 时时刻刻进行自我反省 , 以避免自己掉入堕落的深渊 , 即使曾经有过可鄙的生活 , 浑身罪孽深重 , 只要敢于呼唤自己心中的上帝 , 勇敢面对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时光 , 让“精神的人”永远站在“兽性的人”之上 , 那么就能拯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