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历史的足音——读肖仁福先生新作《阳光之下》有感( 二 )


在这些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 , 作者还试图通过一些贪腐之徒的今日之果 , 来追溯他们悔不当初的因 , 甚至还要理性辨析那种充斥着穷怕了、饿怕了这样一些特殊的因由 , 给这个时代之殇的脉象把得更周全一些 。
读罢合卷 , 闭目冥思 。 作品让人如同站立于一个村口的老戏台前 , 书中人物迎面走来粉墨登场 , 演完自己的角色后 , 又各自转身而去 。
曹寄青这位贯穿全篇的反面人物 , 从吃百家饭长大到官至副市长 , 从奋力创业干事到杀人放火沦为阶下囚 , 他用自己的半生岁月 , 将生、穷、苦、勤、智、贪、色、狱、死演了个遍 。 人之初 , 性本善 , 曹寄青并不是生来就想当贪官 ,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 , 付出过、辉煌过、委屈过 , 犹豫过、挣扎过、彷徨过、疯狂过 , 最后看似败给了对手 , 实则是败给了自己 , 归根结底是在理想崩溃后败给了现实 。
这个现实是人欲无穷、围猎无休、诱惑无边 , 这个现实是社会发展进步中难以绕开的弯道和险滩 。 如果出发前没有坚定目标 , 是很难平安到达彼岸的 。 交织在曹寄青、周俊才、缪德良等一众贪腐分子仕途沉浮周围的 , 下到穷山僻壤的草根农户 , 上到省会要员、京城高官 , 还有妻子同学 , 同僚故友 , 在他的生命中悉数登场 , 构成一幅丰满而又丑恶的百态图 , 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
作品中曾守贤、俞波涛、奚连江以及一大批纪检监察干部 , 不但在与腐败分子的斗争中体现出了一身正气 , 智慧勇毅 , 德才兼备 , 还从省市纪委书记 , 到普通纪检监察干部 , 作品围绕每个人物 , 用各自日常生活中一两件家长里短的事 , 反映出纪检监察干部也是凡人 , 也有情有义 , 有普通百姓的困惑 , 也有油盐柴米的困难 。 而对像陈勇毅这样个别的腐化坠落的纪检监察干部 , 没有刻意隐瞒和回避 , 使作品更加回归真实 。
作品将反面与正面人物的感情冲突高潮 , 安排在曹寄青与俞波涛这对落幕时才相认的同父异母兄弟上 , 这种构思看似奇特 , 实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感情世界 。
因为在腐败与反腐败这场斗争中 , 类似于曹寄青与俞波涛这种兄弟情、同窗情、师生情、战友情的情况 , 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 处理好这样一种感情 , 是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工作中避不开、躲不过的 。 作者在这对感情的处理中 , 费了不少笔墨和心思 , 我想也许是为了给后来人、给借鉴者处理类似情感问题传导一种警示 。
|书评丨历史的足音——读肖仁福先生新作《阳光之下》有感
本文图片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 , 是要有历史根基的 。 这个根基 , 可以表现得宏观和深邃 , 也可以表现得微观和直接 , 可以借物寓意 , 也可以鉴古照今 。 作品将书中人物放置在历史的通道中 , 有的站的很远 , 仿佛常人不可及 。 有的站得很近 , 如同生活和工作中的身边人 。
《阳光之下》有意识地从历史中抓取几件物品或几段思想 , 将用现在语言无法说清道明的人事或现象 , 托物寓意给众人以启迪和自省 。
“扑满”所蕴含的家教家风、古铜钱的物外价值、三羊方瓿的权色交换、黄花木章的拉拢警示 , 用几件物品把想表达又无法直说的那点事 , 在欲说还休中 , 让读者阅读时会心一笑 , 读完后会感产生一丝无奈与妥协 , 一点认同与不屑 , 究竟是什么 , 就要看每个人对世事的阅读与理解 。 包括书中那些经典对话 , 也无不想体现这一点 。 曹寄青与俞波涛的三生轮回论 , 是曹对自己一生成败得失的深刻反思 , 意在警省世人 , 省纪委书记谈读书谈孝道 , 其实也是对所有纪检监察干部、党员干部的忠告与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