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起点在哪里?( 三 )


同年7月8日 , 该团队对双槐树遗址出土瓮棺进行清理 , 对7个瓮棺土样进行提取 , 之后利用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文物微痕检测技术对土样进行分析 , 但是没有检测到丝绸残留物的信号 。
昨日 , 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周旸分析说 , 当时之所以没有检测到丝绸残留物 , 原因有二:其一是瓮棺中原本就没有埋藏过丝绸;其二瓮棺中原本存在着的丝绸 , 在长期埋藏过程中已经发生严重降解 , 加之出土时间过长且在遗址现场长期暴露 , 残留物成分已经低于检测下限 。
怀着执著的“寻丝梦” , 该研究团队之后一直与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 。 2020年7月17日 , 随着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进程不断推进 , 该团队再次赶赴现场对新出土的3个瓮棺土样进行采集和检测 。 令人欣喜的是 , 这次在W125瓮棺中检测到丝绸残留物信号 。
“加上在同时期的荥阳青台、汪沟遗址发现丝实物 , 充分表明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和织造 。 ”周旸深入分析说 , 自仰韶时代至殷周之际 , 家蚕的形象在文物中已完全成熟 。 殷代出土的玉蚕和青铜器上的蚕纹都表明殷商时期的家蚕与现代家蚕几乎完全一样了 。 牙雕蚕的发现 , 说明当时黄河流域的居民已经完成野蚕驯化 , 具备了养蚕缫丝能力 。 加之在双槐树遗址发现的丝绸残留物 , 以及青台遗址和汪沟遗址出土的丝绸实物 , 充分表明在仰韶文化中晚期 , 黄河流域家蚕饲养技术、纺织业已具一定规模 , 这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
“以往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对炭化、泥化纺织品以及残留物中纺织纤维材质的检测 。 随着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 在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开展更广泛的提取和检测成为可能 , 我们将探寻年代更为久远的丝绸 , 将丝绸起源不断向历史深处推进 。 ”周旸满怀信心地告诉采访人员 。
让“古国明月”普照今人
如何将“河洛古国”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示出来?如何让“古国明月”普照今人?
4月7日 , 采访人员在巩义双槐树遗址采访时 , 巧遇几位专程来搜集双槐树遗址图文资料的巩义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工作人员 。 “目前 , 巩义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正在加紧布展 , 我们准备设置一个展示河洛古国历史文化的专厅 , 以便让更多人认知‘华夏文明之源 , 黄河文化之魂’ 。 ”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据郑州市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处处长张贺君介绍 , 目前 , 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已委托专业团队开展《双槐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双槐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 。 经初步设计 , 双槐树考古遗址公园计划进行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区、游客服务设施、遗址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等工程建设 。
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朱星理告诉采访人员 , 该市正在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展示 , 谋划建设双槐树遗址考古文化公园 , 力争将其建设成为黄河历史文化展示的国家级标识遗址 。
“为充分彰显黄河文化蕴涵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 , 深化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 我们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持续加强对双槐树遗址的系统考古发掘及科研工作 。 ”顾万发告诉采访人员 。
【|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起点在哪里?】厚重“河洛古国”初绽芳华 , 璀璨历史星空永不落幕 。 我们期待着 , 更多历史文化密码从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揭开神秘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