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觉得有些世界名著读不下去,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

几乎所有老师或学者在推荐读书的时候,都会反复强调我们要多读经过时代挑选、沉淀下来的经典名著,而不是沉迷于感官享受,阅读一些网文爽文,但我们满怀热情地捧起那些被尊为世界名著的书时,往往看不了几页,便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无奈放下了,数次拿起数次无奈放下名著的这个过程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看着诸如豆瓣之类的软件上,很多人评论这本名著有多么多么精彩,意义有多么多么深刻 , 但自己却怎么也读不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没有毅力 , 而是有着如下几种原因 。
1、 文化语境、思索方式不同造成的隔阂
因为生活的文化语境与长期以来积淀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在阅读一些世界名著时,很难有代入感 , 这一点我们在阅读一些大部头的外国名著时应该深有体会 。尤其是翻译过来的文字,与我们日常学习、接受的阅读习惯差异很大,文笔文风也与现代汉语迥异,这些原因都造成我们在阅读接受上的困难 。比如被尊为世界名著的《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作品 , 大段大段的意识流,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有很多的词源辨析,如果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 , 恐怕很难有耐心去啃这些名著吧,还有这些经典作品都是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思索以后沉淀的结果,我们阅读者很难体会到这些伟大作家的深邃思想,读不进去也是情有可原的 。

为什么总觉得有些世界名著读不下去,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

文章插图
为什么总觉得有些世界名著读不下去,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

文章插图
2、 社会阅历、欣赏趣味与一些名著有差异
很多被尊为世界名著的书籍的思想很深邃 , 里面有很多人生哲理与对人世的思辨,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阅历和思维方式很难真正品味到其中复杂的思想 。很多老师在推荐诸如此类的名著时忽略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接受的可能性,当我们翻开这类名著时,往往会读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明,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也说明这类名著暂时与我们无缘,在这个时间段,这些思想意蕴深厚的名著刺激不了我们的兴奋系统,或许等再过几年,待到某一刻机缘巧合之下,读者重新翻开几年前都不懂的名著时,会发现那些你曾经觉得陌生、有距离感的名著突然之间能够读懂了,这是因为我们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对周遭的人世有了更深的理解 , 在读这些名著的时候自然就能够进入那个情境了 。比如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里面包含了很多佛家哲理,"空了"观,还有很多具有隐喻意味的诗词,人生阅历和文学修养不够的阅读者很难把握到作者在书中寄托的人生哲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暂时性地都不懂这类名著 , 我们不必苛责自己 , 只是我们与这类名著的缘分不到 。
为什么总觉得有些世界名著读不下去,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

文章插图
3、 由于时代变迁与审美差异,与一些名著无法产生共鸣
在世界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被尊为世界名著的作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代或许对很多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那个时代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 但是我们现在的读者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与一些名著所盛行的时代有很大距离,所以我们在阅读这类名著的时候,很难产生共鸣 。比如很多俄国的大部头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在世界文学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 我们在心里也对这类作品充满着敬重 , 但是由于时过境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可能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而导致的结果就是想读却读不进去 , 即使我们运用一些阅读的技术,勾勾画画,整理书籍中的逻辑线索 , 但还是无法读进去,面对这种情况 , 我们能做的就是再多一点耐心,既然被很多人尊为世界名著并且经过了时代的检验,这些名著肯定有它自身的价值,只要有不惧困难的勇气和韧劲,相信有一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曾经望而生畏的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