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王鸣录相声作品集《皆大欢喜》
本文图片
高英培、范振钰演出了王鸣录的大量作品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新相声》作品集◎辛酉生
3月下旬 , 天津著名相声作家王鸣录先生去世 。 熟悉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相声的人 , 一定听过《教训》《不正之风》《聊天儿》 , 知道“坐地炮”“万能胶”“李大白话旦”等相声演员用声音塑造的无比鲜活的人物 , 王鸣录便是这许多优秀相声的作者 。 重温相声的辉煌 , 也提示我们思考当下相声创作的问题 , 繁华背后也有隐忧 。
王鸣录1938年生于天津 , 13岁拜师张嘉利学习相声 。 “文革”结束后他的相声创作进入高峰 , 后调入天津曲艺团 , 津京很多相声名家如常宝霆、李伯祥、苏文茂、马季、赵振铎、李金斗、赵伟洲等 , 都表演过他的作品 , 特别是高英培、范振钰演出了王鸣录的大量作品 , 三人也被称为创作、表演的铁三角 。
王鸣录演员起家(现在还能听到他表演的《十八愁绕口令》等) , 创作成名 。 对他的创作特点 , 高英培、范振钰在其作品集《皆大欢喜》前言中有很好的总结:善于创造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选材严谨 , 从人物性格出发安排情节结构;大胆探索 , 勇于创新 。
1
相声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 , 总是演员更为人所熟知 , 但若没有隐在幕后的优秀作者 , 便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 张三禄、穷不怕、恩绪所处的相声发展早期 , 演员同时兼任作者 , 作品在一代代演员的表演中逐步完善 。 清门相声《八猫图》之类 , 以及《报菜名》等具有一定文学性、知识性的作品 , 未必没有文人参与 , 只是无从考据 。
随着相声的发展 , 部分作品有了较明确的作者 , 如《打白朗》《揣骨相》《哏政部》《庙游子(地理图)》作者是相声大师张寿臣 。 相声文本渐渐成为一种消闲文字 , 具有了独立价值 , 上世纪30年代张笑侠编辑、戏曲研究社发行的《相声一集》 , 就是较有代表性的相声文本集 。
新中国成立后 , 这些基于市民趣味、口传心授的作品 , 突然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 相声演员迫切需要符合时代的脚本 。 侯宝林、孙玉奎等演员成立相声改进小组 , 找到回国不久的作家老舍 , 老舍欣然命笔创作多篇相声作品 。 而后在老舍、吴晓铃等作家、学者的帮助下 , 相声演员逐渐开始创作符合时代需要的作品 , 如小立本的《社会主义好》等 。
但老舍创作的《假博士》《维生素》《对对子》等都不是很成功 , 没有成为某位演员的代表作 , 甚至几乎没有表演录音流传下来 , 而小立本的作品几乎就是口号 。 老舍、吴晓铃等人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相声与时代合拍 , 这种合拍既包括表演内容 , 也包括表演本身 。 同时相声创作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 更多演员之外的人参与到相声创作中 。
新中国成立后 , 各地出版了大量相声作品 , 报纸杂志也刊登相声作品 , 北京文联主办、赵树理主编的《说说唱唱》 , 更是专门刊登曲艺作品的杂志 。 身先士卒的相声改进小组曾编辑多本题为《新相声》的作品集 , 由宝文堂书店出版 。 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有演员、作家 , 也有文艺爱好者 , 许多相声文本是某一运动或活动的命题作文(现在还有不少宣传新《婚姻法》的文本和录音) , 其中还有不在少数的国际问题题材 , 这在1949年前不可想象 。 这种命题创作方式 , 更是一直影响到今天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文带你了解和田玉“前世今生”
- 南昌|年龄偏大的求职者惹谁了?找份合适的工作咋就那么难呢?
- 招聘|你不知道的是少林寺除了好像进军房地产,其早已布局职业教育
- |现在7 亿多中国人已经近视!讲真,那古人近视了该怎么办?
- 麦克斯·珀金斯|我,爱书人,准备了不一样的“生活应急包”
- 俞振飞|华文漪: 昆曲给了我很多,我很开心
- 作品集|谁创造了“万能胶”“马大哈”“坐地炮”?
- 社保|如果你失业了,你会去领失业金吗?
- 新冠病毒|思客问答丨一图了解新冠病毒“物传人”
- 地下城与勇士|DNF: 五一活动绝版时装齐上线,推荐各职业时装搭配,简直帅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