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筱俊亭的故乡情( 四 )


1952年 , 筱俊亭31岁时由津应邀到锦州演出 , 赶上那里组建国营剧团 , 被留在锦州 , 后并入沈阳评剧院 , 定居东北 。
岁月留痕
珍贵影像存故里
筱俊亭在东北参加国营剧团后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她仍沿袭以前行当 , 以演青衣、花旦戏为主 。 后来 , 她身形发胖 , 便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 , 致力于评剧老旦行当的探索 , 终以《打金枝》《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对花枪》《包公审太后》等剧目 , 创成独具风格的评剧“筱派”老旦唱腔 , 蜚声剧坛 。 几十年间 , 她虽然定居东北 , 但亲戚朋友都在家乡天津 , 她时常不断回家乡探亲或演出 。 尤其“文革”后 , 她差不多年年回家乡献艺 , 也许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 , 这位老艺术家把人生中极为有意义的影像 , 均留在了津门故里 。
【艺术|筱俊亭的故乡情】1990年4月 , 已然离开舞台的近七十岁的筱俊亭为振兴评剧 , 再次率沈阳评剧院三团回到家乡 , 在中国大戏院演出 , 打炮戏是她的三出拿手好戏《打金枝》《对花枪》《杨八姐游春》 。 红透半壁江山的筱俊亭以古稀之年彩唱全本大戏 , 受到家乡观众热烈欢迎 , 中国大戏院门前车水马龙 , 许多多年不出门的高龄老人也由儿孙搀扶前来 , 更有郊县观众辗转数十里赶来争睹筱俊亭的风采 。 不仅观众对筱俊亭倾注无限热情 , 天津电台、电视台均赶来录制资料 。 天津电台对《打金枝》进行了现场直播 , 录下三出戏的录音资料 , 天津电视台则录下三出戏的影像 , 在电视上陆续播放 。 筱俊亭终年奔波各地演出 , 对留存自己的影像资料不太用心 , 演出的戏不少 , 留下的影像资料极少 。 后来 , 随着科技发展 , 光盘开始流行 , 市面上出现了筱俊亭的《打金枝》《对花枪》《杨八姐游春》光盘 , 那便是当年天津电视台在中国大戏院录下的;如今网上铺天盖地的筱俊亭彩唱资料 , 也正是这三出戏的影像 。 晚年 , 筱俊亭时常感叹:“太珍贵了!我唱一辈子戏 , 我这几出代表剧目 , 还是家乡重视 , 都给我录下来了!”
2006年9月 , 中国大戏院建成70周年之际 , 筱俊亭应邀参加庆祝演出 , 与诸多耄耋之年的各剧种名家同台献艺 , 尤其让她激动的 , 是与豫剧大师马金凤会面 。 这两位老人 , 一个是名震华夏的评剧宗师 , 一个是红透半壁江山的豫剧泰斗 。 在几十年漫长的舞台生涯中 , 在不同的地域 , 以不同的剧种 , 两位老艺术家分别塑造了多个相同的人物:《对花枪》中的姜桂枝、《杨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打金枝》中的国母沈后、《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 可巧的是 , 二老舞台上的扮相 , 舞台下胖墩墩的身材、风趣幽默的性格 , 亦有几许相同 。 如此有缘的两位老宗师 , 虽然久闻对方大名并相互仰慕 , 却因地域的关系 , 从未有机会谋面 。 可以说 , 两位宗师神交了几十年 , 是中国大戏院建成70周年庆典活动 , 让她们在耄耋之年欣喜相逢并同台献艺 。 筱俊亭即将登台 , 在侧幕候场 , 马金凤悄悄给老大姐搬来椅子并扶大姐坐下 。 筱俊亭登台演唱 , 马金凤笑眯眯在侧幕观看 , 连连晗首 。 马金凤上台演唱 , 筱俊亭亦随着马金凤的表演 , 脸上不时呈现出穆桂英各种情绪的表情 。 马金凤一曲唱罢 , 筱俊亭手捧鲜花 , 小碎步走上舞台 , 恭敬地献给马金凤 , 那份亲切与祥和 , 迷醉了舞台两侧观看的艺术家 , 更迷醉了台下的众多戏迷 。 这是今生今世 , 两位老人唯一一次历史性会面 。 有热心观众留下这段珍贵影像并上传网络 , 至今各地戏迷看到 , 仍感慨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