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史飞翔:从文学到文学|名家创作谈

作者|史飞翔
来源:史飞翔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学问|史飞翔:从文学到文学|名家创作谈
文章图片

我是1994年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的 , 如果再加上此前的作文习作阶段 , 我的写作之路已整整30年 。 30年来我先后出版了17本著作(不包括我主编和参编的) , 总字数超过300万字 。 这17本书有散文集 , 有文学评论集 , 也有研究专著 。 回顾我的写作之路 , 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 那就是“从文学到文学” 。 具体讲就是从文学到学问 , 从学问再回归文学 。
记得刚出道那会 , 我走得也是纯文学的路子 , 写的是清一色的传统意义上的抒情散文 。 但是不久 , 大约是在我的第2本散文集《红尘心语》出版之后 , 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难道我一辈子就写这种小散文 , 我怎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那段时间我甚是苦闷 。 所有的艺术家 , 天生都是焦虑型人物 。 我尤其如此 。
后来 , 我无意中看到山西作家韩石山的一个演讲集《一个写作者的一生该怎样安排》 。 韩先生说 , 他是“小说写不动了写散文 , 散文写不动了写评论 , 评论写不动了做学问 , 学问做不动了作演讲” , “步步为退” 。 不仅如此 , 他还说 , 一个写作者的一生应该是“青春作赋、中年治学、晚年研究乡邦文献” 。 韩先生这句话像闪电划过夜空一样 , 一下子将我击中 。 让我茅塞顿开 , 醍醐灌顶 。 从那时起 , 我就明白 , 我应该向学问靠拢 , 而不仅仅是当一名纯粹的散文作家 。
在那之后 , 我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便逐渐从文学转向学问 。 我开始大量购买并阅读学术类书籍 。 思想史、学术史、传统文化、历史古籍、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人随笔等都在我的涉猎范围内 。 我疯狂地读书 。 仅读书笔记就记了几十大本 。 加上平时的剪报、资料等 , 整整装了一铁皮柜子 。 如今终于是书满为患 , 叫苦不迭 。
回顾我的写作之路 , 明显地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散文写作阶段 , 时间是1994年到2008年 。 这段时间我主要从事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写作 , 出版了《为灵魂寻找镜子》《红尘心语》《读书与冥想》等散文集 。
第二阶段是文化散文写作及人物研究阶段 , 时间是2008年到2012年 。 这一时期我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以及历史人物研究 , 先后出版了《学问与生命》《学问与气象》《历史的面孔》《有一种沉默叫惊醒》等文化散文集 。
第三阶段是文化研究阶段 , 时间是从2012年到2020年 。 这一阶段我主要从事以秦岭终南山为载体的终南文化、陕西地域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读 , 先后出版了《终南隐士》《终南守望》《关学与陕西书院》《关中地域与关中人物》《陕西人文旅游》等专著 。 另外 , 这一阶段我还尝试将文化散文写作和文史研究结合起来 , 围绕“五四”学人、文学与心理学、陕西作家与陕西文学等几个专题 , 深入挖掘、潜心研读 , 先后出版了《追影:真名士自风流》《民国大先生》《陕西作家研究》等书籍 。 其中《终南隐士》一书系“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终南山隐士的学术专著” , 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 。 《终南守望》一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工程 , 并被翻译成英文 。 《关学与陕西书院》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关学与陕西书院互动关系的学术专著 。 《民国大先生》一书参展“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 流通海内外 , 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 。 《陕西作家研究》一书被中国全民阅读联盟誉为是一本带你读懂“文学陕军”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