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为什么不动都好看,为什么感觉日本动画没落了( 三 )


而另外一类呢,则表达了成年人对于社会压力的抗争,希望回到为所欲为的小时侯. 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就体现了团队的力量,而蜡笔小新则是后者的体现 。这样也就使日本的动画题材包罗万象、层出不穷 。有冒险、神化类型,亦有校园生活类型,亦有悬疑推理类型,亦有以欧洲为背景的类型.也由于这样的原因,日本动画的年龄分差很大,有各种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各人性格特点的动画,但因为色情暴力或哲理等特点单一鲜明的突出 , 这样就缺乏适合全民观看的片子 。当然也有偏向文学性的题材 , 这类才是值得推崇的经典,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日本式的人文关怀 。日本动画更多地体现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 。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更讲究简练与写意的风采 。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承袭:要的就是那样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设计看似简单,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但创作人员一般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活力 , 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乎其视觉上“立体”与否,和整个画面的配合,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想要传达的感受 。宫崎骏作品《龙猫》中有个叫“小米”的4岁小女孩,是超级顽皮+初生牛犊不怕虎型的性格,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可观众却从中感受到无限快乐的童趣 , 并且在心里留下深刻的美好回忆 。日本动画人物的心理刻画上是非常细腻的 。但在人物造型上以作者的个人风格作为明显的外部特征 。如宫崎骏的影片中 , 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 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在《天空之城》中则是希塔,《魔女宅急便》中的淇淇,《龙猫》中的嗥月 。又如手冢治虫,《阿童木》和《大都会》其中的主要人物的造型也有相似之处等等 。
而美国动画以主流动画为主,有较强的主流化倾向 。在美国,动画的对象是儿童 。动画题材单一,主要强调影片的教育作用和民族文化,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美国主流动画严格禁忌不同种族之间的婚恋 , 杀人,复仇 。反面人物总是被冥冥中的上帝惩罚,而不是某一具体的人,如《美女与野兽》中,野蛮的猎手加斯顿失手掉下深渊 , 《钟楼怪人》弗罗洛主教从巴黎圣母院的顶楼坠落等 。同时美国动画注重个人主义,崇尚自由, 狮子王,蜘蛛侠,绿巨人等等,大都反应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主题 。在画面人物设计上,好莱坞的3D动画电影在追求“外观”真实性的同时,也并没有丧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细节无限追求“逼真”的同时,整体形象设计上又具有传神的夸张性 , 往往能将角色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怪物史莱客》、《汽车总动员》等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便是其典范 。
详细来说,
在造型方面日本动画追求唯美完美无缺,男主角的大部分都是身材魁梧高大,很帅;女主角则一头长发,瓜子脸,极度夸张的一双大眼睛和同样极度夸张的一个小鼻子,身材非常好 。而在美国动画中,人物不算美形,人物造型都比较简单,人物比例不正确..比较夸张 。通常会采取1:9的比例 , 男女主角的身材相貌不追求日本动画片那样的完美无缺,但是身材和相貌更接近角色,也更接近现实中的人们 。也可能这样做的话,人们看完动画片之后就不会有什么自卑感了 。
在人物设计方面,日本多以突出团体为主,而美国的动画则常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例如:男女超人,蜘蛛侠,蝙蝠侠 , 地球女神,兰博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