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的夏日》:一位德国记者眼中的晚清( 二 )


吴伟栗费尽心力查到戈德曼的资料 , 并在维也纳找到了他的故居 , 同时在维也纳公墓管理处 , 找到了戈德曼墓地的编号 。 遗憾的是 , 由于墓地费用仅支付到1994年6月5日 , 此后无人前来缴费 , 墓地管理部门无法联系上其后人 , 只能按惯例给予20年的延期 。 2014年6月5日 , 该墓作为无主墓处理 , 现在墓碑已经不存在了 。
曾被纳粹列为禁书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 西方媒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派出大量采访人员来到中国 , 戈德曼就是其中一员 。 此行 , 他专程对大清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司法、出版、宗教等进行考察 。
1898年4月 , 他从意大利北部热亚那港口出发 , 乘坐德国普鲁士号远航机械船 , 由地中海经埃及萨德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 , 远航至新加坡 。 此后 , 他从香港登陆中国大陆 , 经广州、上海深入中国腹地 。
整个夏天 , 他先后拜会了广东总督秘书兼厘金局局长、上海市市长、两个通商城市的地方要员 。 他沿长江乘船而下 , 在汉口、武昌、镇江等城市都有所停留 , 对中国铁路建设中列强资本竞争的内幕有所了解 。 他在武昌考察了德国军官训练营 , 结识了湖广总督张之洞 , 记录了德国工程师与军事教官在中国工作的全过程 。
随后 , 他又前往胶州湾的青岛、威海、芝罘(即烟台) , 探访刚刚纳入德国租界的胶州 。 接着 , 他从芝罘继续北上到达天津 , 访问、参观了天津武备学堂 。 此时 , 北京发生了戊戌变法 , 他被困天津多日 。 待北京戒严解除 , 才得以进入北京城采访 。
戈德曼的运气不错 , 此行所见到的中国近代史大人物颇多 。 在芝罘 , 他与原清政府驻欧洲外交官陈季同相遇 , 这是一位曾在欧洲大力推广中国文化的近代史重要人物 。 在天津 , 他采访了清政府的陆军总领、直隶总督荣禄 。 在北京 , 他拜访了刚刚下野的李鸿章 。
返程之后 , 戈德曼将自己的中国见闻整理出来 , 原著于1899年在德国出版发行后 , 1900年很快发行了第二版 。 戈德曼为了确保历史记录的准确 , 在再版时根据后来的事态发展做了一些注解 。 吴伟栗买到的正是第二版 , 所以 , 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本书的全貌 。
因为作者反对纳粹 , 这本书在德国曾经被列为禁书 , 纳粹时期要求全部销毁 , 图书存世并不多 。 吴伟栗希望将这本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图书重新出版 , 所以马上与德国版权管理机构联系 , 他们很快给了书面答复:该书已经过了70年解禁期 , 可以申请获得再版的权利 。 由于原书是古典字体德语 , 普通人阅读困难 , 于是 , 吴伟栗委托专业人士用了一年时间 , 将古典德文逐字转换成现代德文 , 并于2014年在德语国家出版 。 时隔数年后 , 这本书的中译版终于与国人见面 。
独爱芝罘的海湾
作为采访人员 , 戈德曼观察细致 。 他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 从方方面面记录中国 。 仅是一座北京城 , 他就写了2.5万字 。
他从火车开始写起 , 写到皇城 , 写到田野、坟墓、平原的景观 , 写到城市里生活的人 , 以及大清帝国都城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的皇权气派:“火车的其他车厢里都塞满了中国人 , 有些人穿着胸前绣有四方形图案的华丽长袍 。 所有这些人头上都戴着前方有直立帽檐的黑色冬帽 。 因为几周前皇帝下了一道换穿冬季服饰的诏命 , 于是整个帝国 , 无论什么气候 , 由极北到热带南方 , 从皇帝喜欢的那一天起 , 都开始进入冬季 。 在北京的圣上一旦发现 , 洁净的北风吹抚过他高贵的鼻尖 , 那么他的四亿臣民也会同样感到寒冷 , 需要躲进温暖的长衣里 。 南方的住民 , 例如广东一带 , 即使仍在夏季 , 也必须换穿冬季服饰 , 因为皇上觉得冷了 。 夏天何时开始 , 也会以同样的方式 , 通过皇帝的诏命来认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