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悼女诗( 二 )


儿心即父心 , 父心岂儿忘 。
儿神即父神 , 身没神在旁 。
音容虽永隔 , 问答仍如常 。
孰云死丧哀 , 安知解脱良 。
人生本如寄 , 人世徒营攘 。
学诗慰老怀 , 萧洒毋悲伤 。
以此为报恩 , 幽明同吉祥 。
这样的诗显然已越轶出文学评价的维度 。 日记在当时即有“违反时代 , 提倡迷信”的指斥 , 而今日看来 , 高燮的悼女诗可谓诞生于特殊时空的特定典型 , 可在社会、心理、宗教等各个视角下寻找阐释 。 周育民《一个文坛巨子乩笔下的灵界》的评述深具“理解之同情”:“扶乩” , 使吹万得与亡女不断地对话 , 渐渐抚平了心头巨大的悲痛……扶乩 , 使吹万获得了他将要去的那个世界的精神体验 , 消弭了他对人世间战火纷飞、生死无常的恐惧 。
严迪昌先生有云:“写亲情是丝毫拿腔拿调不得的 。 任何程式、模式、套话最易露出伪饰相” 。 写给女儿的诗 , 正在一“真”字 。 文人处世总要有几副笔墨 , 有些故弄玄虚 , 有些逢场作戏 , 有些因真实而近于脆弱——他留给了女儿 。
【|古人的悼女诗】赵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