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百花·24节气专版】春暮百谷生

雄黄|【百花·24节气专版】春暮百谷生
文章图片

槐香 王爱国
□ 张子艺
春日已近暮 , 桃花、杏花开至荼蘼 , 已经褪去红妆孕育果实;初夏正在赶来的路上 , 雨水增多 , 天气也真正地温暖湿润起来 。 谷雨节气就立于春夏之间 。
在城市里 , 人们对于播种已然陌生 , 谷雨节气更多的是居于书本里 , 变成两个质朴又雅致的方块字 。
而在更广袤的大地 , 这才是它的用武之地 。
从冰雪融化到白霜彻底消散 , 这是大地给世间万物的信号 , 空气中开始饱含湿气 , 春水荡漾 , 人们便遵从古老节令 , 开始在肥沃的土地上耕耘 。
清明和谷雨 , 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姊妹节气” , 中间间隔的15天内 , 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有农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 , 浸种耕田莫迟延 。 ”这显然是江南的习俗 。
陇中地带春分时节开始播种春小麦 。 清明到谷雨间 , 小麦渐渐萌生一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绿芽 , 农人们仔细检查农作物萌发的情况 , 这也是春日将暮最后一次补救机会 , 人生有很多事只能空留遗憾 , 但大地有载物之厚 , 人们尚来得及被节令冲拽着 , 汇入四时的滚滚河流 。
风吹雨洗一城花 。
“雨生百谷” , 这一切的圆满都赖于雨水的滋养 。
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 , 各地几乎都自发地形成了一些基于本土文化的“求雨仪式” , 最初显然是仓促的 , 植物们被板结的大地封印 , 倘若天上再不落下雨来 , 一年的收成都将变成泡影 。
焦灼不已的人们只能尝试与天地对话 。 上古时期 , 舞蹈就伴随人类的沟通诞生了 , 这种用肢体语言模仿动物、自然界的动作 , 一开始就带有“沟通”的意味 。
在此刻 , 这种沟通方式再次被选中 , 人们挥舞着手臂 , 扭动着身体 , 试图用一种格外引人注目的方式 , 获取关注 。
【雄黄|【百花·24节气专版】春暮百谷生】还要音乐 。
要格外大声地 , 在寂静的山岭里振聋发聩地响动 , 只有这样的声音 , 才能使祈求传递过去 。 但深究起来 , 其实 , 这鼓声恰是给人自己听的 , 那么热情昂扬的鼓声里 , 鼓点密集得跟雨水一样 , 人们在这样的声响里 , 焦灼的心开始一点点安静下来 。
甘肃洮河流域 , 如今依旧有卓尼巴郎鼓舞、岷县巴当舞 , 这自然是从古传下来的习俗 , 如今虽然在年节里演出 , 但最初确实是因着祈求雨水而诞生的舞蹈 。
是有传承人的 。
巴郎鼓舞演出完毕被恭恭敬敬供起来的鼓 , 巴当舞里的敬山神、扯节勒 , 所有的人都仔细妥帖地按照“老规矩”来执行 , 顺序万万不可颠倒 。
前一辈的人口传心授 , 毫无保留地将一切都传给后来的人 , 这是最古老的传播方式 , 经年累月的浸润里 , 后来的人习得这一切 。
祈得雨水 , 万物滋养 , 茶树枝头也扑棱棱地冒出点点翠色 。
谷雨茶自然也是极鲜的 。
明前茶因着清明节前采摘之故 , 被牢牢揳在人们的记忆里 。 春寒料峭里萌生出的嫩芽 , 在寒风的吹拂下微微荡起一点涟漪 , 露出一点青色 , 蛰伏了一冬天的人们喜于这种春色 , 于是 , 碧绿的明前茶诞生了 。
唐代 , 令狐德棻在编撰著作《周书》中记载了“惊蛰……桃始华”等节气与物候现象 。 正是根据这个记载 , 再辅以其他文献 , 许多人认为 , 唐朝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比较暖和 。
但如今清明时节 , 西北大地上间或有雨雪飘过 , 茶树上的芽儿紧紧闭着眼睛 , 躲在枝干里 , 不肯抛头露面 。 这是植物的智慧 , 外面的风那么大 , 雪那么猛 , 那些早开的花儿都已经被雪打落 , 珍贵的茶芽儿 , 不该在这样的风雨里陨落 , 得彻底等到大地解冻 , 霜气消弭 , 才能活泼泼地舒展开身体 , 在春日暖阳里美美地伸个懒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