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家|读书故事|周萍:我人生的第一本书( 二 )


除了背诗歌 , 我开始爱上阅读书籍 。 记得我阅读的第一本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竟然是在我姨妈家的柴火灶边 。 那时我姨妈是崇州一个村小的民办教师 , 因为要考公办教师 , 必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 , 所以她买了很多这个专业的书籍 , 当然各种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都可以在她备课的书桌上找到 。 但是因为姨妈要考试 , 不允许我们随便去她房间翻书 , 所以我只能偷着看 。
谁知道有一天烧火做饭时 , 我竟然发现有一本被炭火烙得黑乎乎的书籍丢在引火废纸里 , 我在撕纸片引火时突然发现有很多好看的文字 , 于是 , 我立即把纸片从火里快速拿出来 , 仔细一看 , 啊 , 是一本小说 。 只是看不到前面的内容了 , 已经被烧了好多页 。 残存的内容好像是从第九回开始:柴进门招天下客 , 林冲棒打洪教头 。 因为这部小说是我边烧火边看的 , 所以直到如今30多年过去了印象还特别深刻 , 我那时记忆也好 , 当时在我姨妈家偷看的《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红楼梦》等各种中外小说的很多情节我都还历历在目 。
因为热爱书 , 我开始到处找书看 , 只要与文学有关的纸片我一个都不放过 。 还记得我家背后有一家人在修建房屋 , 房屋的瓦是水泥瓦 。 那家人堆了好多水泥瓦在竹林里 。 哪个时候的水泥瓦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用报纸作为水泥上的面子 , 所以我一写完作业就窝在那里 , 一张张翻看水泥瓦上面的报纸内容 , 一面看完又看第二面 , 就这样 , 我没有订过报纸 , 但是我依然从水泥瓦上的过期报纸上学到了大量的社会学科的知识 , 了解了很多远超我这个年龄学生的知识 。 我开始大量阅读和抄写 , 随时带上本子 , 在翻水泥瓦的时候 , 看见好的文章 , 就摘录下来 , 还坚持每天背上一首唐诗 , 这样上了初中 , 直至高中 , 我的语文、历史成绩都非常好 。 通过见缝插针的各种碎片化阅读 , 我开始喜欢上中国历史 , 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外文学哲学的书籍 , 从此走上终身热爱文学的道路!
这样的读书和不间断的学习方式 , 一直坚定着我的信念 , 滋养着我的品格 。 从书里 , 我懂得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 , 明白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青照汗青”大义赴死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 特别是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浣花溪时 ,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写到“安得广厦千万家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这样博大的胸怀使我深受感动 , 确立和坚定了终身不变的理想与追求 , 即便是历尽种种艰辛也坚持读书不辍 , 从未间断 。
因此 , 我一直随身携带着这本诗集 , 一有空就拿出来背 。 后来高考失利 , 走上工作岗位 , 也历经坎坷 , 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 这样坚定的信念来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 , 吹尽黄沙始到金” 。 读了这首诗歌 , 激发了我奋斗的愿望 , 我一定不能够屈服命运的安排 , 要在平淡的生活和工作中重新找准自己人生的坐标!
我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开始刻苦自学汉语言文学 。 后来又参加社会高考重新考入大学 , 在山城那座美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三年 , 重新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工作岗位上 。 此后我依然没有放弃阅读 , 只是从单纯的文学历史扩大到社会学科到经济、史志类多种类型的书籍 。 我一直坚持着: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今每当我的诗歌或散文作品见诸报端或杂志 , 我会感到欣慰和被认同的感觉 , 无论何时 , 我总是会想起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新选唐诗三百首》带给我的感动和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 。 那些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光芒和艺术光辉的名篇佳作 , 连同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父爱 , 如同天体中永恒的星座 , 将伴随我整个生命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