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过春节的风俗 东北过年都有什么风俗

东北是个神奇的地方,把时间往久了说,原居民中满族是比较多的,但现在不那么多了,现在的汉族多来自关内,而土著汉族也不多,所以各种习俗和关内差不多,这主要指关内的山东,河北一带 。除了西南、西北以及台湾省等地,全国其他省份都有在东北落脚的 。
打个比方,吉林省延吉地方原来是没有财神节的,近十几年来,随着山东平邑人的增多 , 也跟着过起了财神节 , 尤其是做买卖的很讲究这个,自然,不做买卖的也跟着走热闹的,图个吉利吗 。
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二十四过小年的不多 , 这天洒扫庭除(城里人这天照常上班,这一活动就淡了),吃饺子 。
除夕,贴对联,挂灯笼,吃年夜饭,守岁 , 看春晚 。
贴对联在以前还是能看出与内地的区别,我的故乡是山东诸城,那里的对联人文气息较浓,文化底蕴深厚 。
吃年夜饭,是除夕晚上聚餐,这是过年最丰盛的一顿饭 。吃完这顿饭,女人就准备包饺子了,一般是看着春晚包饺子 。我说,现在的春晚就像贴在门上的对联一样,不贴不行,贴了也没人看,就是大红大紫的图个喜庆、图个吉利 。巧了现在的春晚讲究中国红 弄得大红大紫的 , 但也红得俗气 。
过去,一般是12点吃饺子,现在有的熬不住了,想早点吃完睡觉,还有的要赶头彩,所以,就早早的吃饺子了 。其实,也不饿 , 但是因为饺子里包了硬币,所以吃饺子是个小高潮,谁先吃出硬币来,今年会发财的 , 谁不想图个吉利?
熬夜的习惯不那么习惯了,初一拜年却是省不了的 。
年前要给逝去先人上坟烧纸的,以前跟父亲学的,除夕煮饺子的时候也要烧纸供奉的,就是在院里摆上桌子或是“盖帘”,摆上三碗饺子,三双筷子,烧纸磕头,三堆纸,没堆纸上放一个饺子 , 那时家里养着狗,印象里狗是不吃那饺子的,不知道别人家是不是这样?住楼以后,这个习俗就不好开展了 。
放鞭炮主要集中在除夕 , 小年有放的不多,初一早晨也放,初二、三,初五都有放的,这就看出来自不同地域的区别了 。正月十五放鞭炮,有时政府会组织放焰火 , 但还是以个人为主,不像内地那么有意思 。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 。
饭菜呢,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了,比如酸菜馅饺子就是东北的特产了 , 来东北定居的内地人也都好这一口 。早期来东北的,都能“积”出地道的带有“臭糜子”味的酸菜 , 这是超市里卖的那些酸菜所没有的味道 。
像那些晚来东北的人家,在饮食上,还保留着浓厚的家乡色彩 。我们家来东北快60年了,糖三角是每年必备的吃食 , 主料是山核桃,肥猪肉,白面,肥而不腻,即便是一点儿也吃不了肥肉的人,也能吃得流油 。这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
东北地域广大,但都是一家人 , 尽管各地习俗略有不同,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过去差别很大 , 现在也在往“求同”发展了,区别逐渐缩小 。
感谢邀答 。我国幅员辽阔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过年习俗也不尽相同,本人不是东北人 , 现据经历和了解认知,对东北主要的,丰富多采的过年习俗,作答如下:
一、风俗方面:
1、正月不剪头 。否则,克舅舅,故年前小年时,小孩就抓紧理发 。
2、年三十不串门,年三十,初一 , 初二不倒垃圾,否则破财 。
二、饮食方面:
1、腊八蒜 。用醋在腊八时泡上,等过年时作为吃饺子的佐料 , 寓年关“算”帐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