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废帝”的豪华墓葬与汉代厚葬之风( 二 )


直到东汉末年战火纷飞 , 曹操极力主张薄葬 , 汉朝厚葬之风才告一段落 。
一位废帝的豪华墓葬
2011年3月23日 , 江西电视台新闻热线接到电话 , 有村民称江西南昌新建区墎墩山上的一座古代墓葬被盗 。 考古工作人员得知后 , 立即到现场进行勘察 , 发现有一个约14米的盗洞 , 直达主椁室的中心位置 。 考古人员通过观察被盗墓贼打出来的椁木、白膏泥、木炭等遗留物 , 并闻到墓葬中飘出来原木的香气 , 判断出这是一座高级贵族墓 。 同年4月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 正式拉开了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的帷幕 。
据考古发现 , 海昏侯刘贺墓园位于墎墩山上 , 由刘贺与夫人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一条外藏坑和园墙、北、东门及其门阙等相关建筑构成 , 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好、功能布局最清晰、结构最完整、祭祀体系最完备的西汉诸侯墓园 。 海昏侯墓园又坐落在海昏侯国的都邑——紫金城遗址中 。 整个紫金城遗址 , 除了刘贺本人的墓园 , 还有三代海昏侯的墓园 , 以及成片的贵族、平民墓葬 。 都城占地3.6平方公里 , 其中墓葬区有1.4平方公里 。
相比汉代其他高级贵族墓葬 , 刘贺墓园的保存完好尤为难得 。 为什么没有被盗墓贼损坏呢?原来在东晋建武二年(318) , 豫章郡发生大地震 , 海昏县一带淹没到鄱阳湖中 。 正是这样的原因 , 海昏侯墓墓室坍塌 , 被地下水淹没 。 南朝宋时 , 鄱阳湖地下水位又上涨 , 海昏侯墓得以幸存 。 随葬的一批竹木漆器 , 在地下水的环境中保存特别有利 。 后来水位下降 , 五代时曾有盗墓贼光顾 , 还在盗洞留下了一盏灯具 , 但也没有能进入主椁室 。
|一位“废帝”的豪华墓葬与汉代厚葬之风
本文图片

【|一位“废帝”的豪华墓葬与汉代厚葬之风】海昏侯墓园结构图(资料图片)北晚新视觉供图
刘贺与夫人的主墓占据了整个刘贺墓园的最高、最中心的位置 , 墓内建有约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结构椁室 。 其中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竹简木牍等文物约1万余件 。 其中不少青铜器、玉器、漆木器 , 工艺精湛、图案精美 , 具有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 。 5200余支竹简和180版木牍 , 其中包括儒家“六艺”经典与“诗赋”“六博”“方术”和诏书、奏牍、孔子衣镜等内容 ,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
在刘贺墓诸多文物中 ,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 , 还要数出土的金器 。 刘贺墓共出土金器478件 , 重达115公斤 , 其中金饼3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版20块 , 是至今为止我国汉墓考古中 , 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 。 以上金器都是当时的金币 , 而在墓室北藏椁的钱库中 , 又发现了约200万枚十余吨五铢铜钱 , 为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时所铸 , 相当于豫章郡太守约50年俸禄 , 出土时最高处有1.35米之高 , 可谓是真正的堆积如山了 。
孔子镜屏:最早的孔子画像
海昏侯刘贺墓 , 作为汉朝国力强盛时期的产物 , 不仅证实了汉代厚葬之风所费甚巨 , 也为今人展现了汉代工艺之精巧 , 尤以漆器为代表 。 近日 , 考古工作者便公布了刘贺墓两件文物“丹画盾”和“孔子镜屏”的相关细节 。
刘贺墓共出土漆器2300余件 , 包括鼎、壶、杯、盘等饮食用具 , 和几案、屏风、奁盒等生活用具 , 还有数十件漆木盾 。 该批漆木盾大小相近、纹饰相近、铭文相同 , 自称“丹画盾” 。 丹画盾胎骨为薄木胎 , 在木胎前后两面装裱麻布 , 并在麻布上进行髹漆 , 形制为源于战国、秦汉通行的双弧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