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 。 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 , 读来回环往复 , 绵延无尽 , 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 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 , 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 , 这让回文诗作表现的更加富有文学色彩 。 对于回文诗 , 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 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
回文诗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 , 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 颇有情趣;它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 。 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 , 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 , 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 , 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 , 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 , 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 民国年代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 , 钩心斗角 , 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 ”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 , 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 , 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 , 而兴盛于宋代 。 它有着“反复成章”之特点 , 其种类有很多 , 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图形回文”等 。 其中 , 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 , 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 , 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 , 远捕渔舟钓月明 。
桥对寺门松径小 , 槛当泉眼石波清 。
【诗歌|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迢迢绿树江天晓 , 霭霭红霞晚日晴 。
遥望四边云接水 , 碧峰千点数鸥轻 。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 , 水接云边四望遥 。
晴日晚霞红霭霭 , 晓天江树绿迢迢 。
清波石眼泉当槛 , 小径松门寺对桥 。
明月钓舟渔捕远 , 倾山雪浪暗随潮 。
该诗作者苏轼称得上是个“有趣的人” , 这并不是说他的人生足够幸运 , 而是说他能够用一种非常豁达的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 让自己的人生显得精彩 , 不仅不那么苦大仇深 , 而且可爱有趣 , 《题金山寺》就是这种智慧的产物 。
苏轼被贬出北宋京城开封去杭州的路上 , 游览了镇江金山寺 , 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 他的诗的知名度远不如他的词 , 但这首诗歌的知名度却很高 , 主要是因为这首诗很神奇 , 用了很微妙的“回文”手法;在其妙笔下,正读的时候是千古绝唱 , 但倒过来还是千古绝唱 。
诗歌正读时 , “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 , 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 , 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 , 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 , 描写了金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 , 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 , 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
诗歌倒读时 , “鸟儿都飞走了 , 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 , 普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 , 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 , 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 , 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
- 民族|回文姓名: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不如,乘舟去
- 历史|刘亮程谈《本巴》:在史诗中寻找心灵往事
- 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 那个让购物单变成诗歌的人
- 七律|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特点11,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 |【诗词】周末的春天‖黄春生
- 诗歌|从解构现实到现实重构
- 汉鲁米|【原创】波译汉鲁米诗:幸福合一
- |为你选诗|今天读诗了吗
- |晚春虞美人花古诗词六首: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