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虡剑|故宫“何以中国”展丨世所罕见的少虡剑,背后是一段百年前的辛酸旧事

我们说某人某事众人皆知 , 常称之为「有名」 。 使用拆字法来看 , 「有名」好像并没有那么难 , 纵然是普通人 , 大概都有名字 。 不过若是谈及物 , 似乎「有名」就很难了 。 即使是博物馆中的国宝 , 也常常本来无名 , 后母戊鼎、长信宫灯 , 不过都是后人给它们起的代号 。
古时有「名」的物 , 想必不多 , 大概只有极为珍爱的东西 , 才会郑重地为之命名吧 。 古琴有名 , 谓之焦尾、春雷、大圣遗音、九霄环佩;古剑有名 , 谓之太阿、龙泉、湛卢、轩辕 。
故宫「何以中国」展中 , 就展出了一把有名字的剑 , 叫作「少虡剑」 。 这把宝剑铸造于春秋时代 , 历经两千余年岁月 , 依旧锋芒可见 。
少虡(jù)之名
少虡剑|故宫“何以中国”展丨世所罕见的少虡剑,背后是一段百年前的辛酸旧事
本文图片

展厅中的少虡剑
少虡剑出土于山西浑源 , 长逾半米 , 宽约五公分 , 剑格处饰有错金纹饰与绿松石镶嵌 。 更重要的是 , 两面剑脊上还有错金铭文 , 共二十字:
吉日壬午 , 乍(作)为元用 , 玄镠鎛吕(铝) , 朕余名之 , 胃(谓)之少虡 。
铭文大意为:
在壬午这天吉日里 , 我作了这把珍贵的剑 , 用的材料是锡与铜 , 我给它起了名字 , 称之「少虡」 。
从短短二十字的铭文中 , 我们大概知道了这把宝剑铸造的情况 。 尤其是提到了「玄镠鎛吕」 , 或许含义不止是锡、铜这两种铸造青铜合金的原料 , 还与它本身使用的一种特殊铸造技术有关 , 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复合剑」工艺 。
合金比例与刚柔并济
少虡剑|故宫“何以中国”展丨世所罕见的少虡剑,背后是一段百年前的辛酸旧事
本文图片

少虡剑剑脊与剑身的差异 。
若是仔细观察 , 可以发现少虡剑的剑脊与剑刃处的颜色和氧化程度有所不同 , 这说明两处使用的材料亦有所区别 。 通过分析可知 , 虽然都是铜锡合金的青铜 , 但剑脊处的铜含量更高 , 而剑刃处则含锡更多 。 为何要选择两种配比的合金材料来制作这把宝剑呢?原因要从青铜的特性说起 。
人们很早就发现 , 将铜与锡混合在一起 , 可以制造出更加坚韧的锡青铜 。 在长期实践中 , 人们还发现 , 选择不一样的配比 , 得到的青铜的特性就有很大的不同 。 记录工艺规范的《周礼·考工记》中就说道: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 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 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 , 谓之鉴燧之齐 。
齐 , 就是「剂」的意思 , 金指铜或青铜 。 这条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知道利用铜锡的不同配比 , 得到不同特性的合金 , 进而制作不同功用的器物 。 例如「金锡半」 , 此时锡含量已经很高了 , 青铜会发白发亮 , 用来制作铜镜(鉴燧) , 是最适合不过的 。
少虡剑|故宫“何以中国”展丨世所罕见的少虡剑,背后是一段百年前的辛酸旧事
本文图片

「侯瑾之」方镜·唐代 , 可以看到镜身发白发亮 , 说明锡比例很高 。
锡含量增加 , 青铜会更加坚硬 , 但韧性会下降 , 变得脆而易裂 , 古人有「破镜重圆」之说 , 想必古代的铜镜是很容易摔碎的 。 因此兵器如果一味追求坚硬 , 则在战场上对阵时会容易断裂 , 若只追求坚韧 , 又失去了兵器所必需的锋利 , 长期使用还容易变钝或卷刃 。
少虡剑|故宫“何以中国”展丨世所罕见的少虡剑,背后是一段百年前的辛酸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