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二 )


值得一提 , “当时 , 床上还压着好几床破旧的席子 , 席子上还有一床早已腐烂的棉被 。 ”同墓出土简策文字上称之为“床” 。
墓年代为战国中期 , 墓主是楚昭王的后裔 , 为上大夫、卿一级 。 地位仅次于楚国最高官衔的令尹 。 可见此类木床使用于楚国的社会上层 。 在包山1号墓中 , 还出土一件床围子等构件 , 也说明当时围子床其势不单 。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本文图片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本文图片

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了黑漆围子折叠木床(局部)
按照器物发展逻辑 , “桌形结构”的床榻发展似乎应是先有榻后有床的递进 , 但尚未发现春秋战国的“桌形结构”榻 。
以上两具“桌形结构”围子床实例 , 从围子形态看 , 与战国马车车箱形态十分相近 , 都是以横木竖材纵横穿插 , 组合为方格围子 , 四面围合 , 有“后门” 。 床前后围子中段留出口 , 与马车车厢后面留有后门形式呼应 。 马车是战争工具、高等交通工具和礼仪用品 , 代表着一个时代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 它会给其他民用器物 , 包括围子床制作带来养料 。
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有“轮人”“舆人”“匠人”等与马车相关的篇目 。 从战国出土物上也可以看到 , 马车箱制作比床围子更加细致入微 。
汉代后 , 才有“榻”的称谓 。 此前 , 无围子的和有围子的都被称为“床” 。 那么当时它们分别有没有专门称谓?尚未可知 。 杨森认为 , 文献中的“匡床”“筐床” , 是指信阳长台关战国墓的漆床那样的围子床 。 (杨森:《敦煌壁画家具图像研究》 , 第16页 , 民族出版社)而传统解释 , “匡床”是安适的床或方正的床 。
◆帐架床◆
如果说以上两床是双峰并峙 , 那么 , 成都商业街船棺墓土漆木悬山顶帐架床之奇异则是史上难有其匹 。 它一鸣惊人 , 吓人一跳 。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本文图片

漆木悬山顶帐架床(修复品) , 各部分构件及制作太多鹤立鸡群 。 由下向上观察 , 四个亚字形板足 , 各前后为一组 , 以开口榫连接一根横枨 。 足上置前后围板 , 为案形结构 。 前后围板一头高起 , 特别特殊 。 前后围板各以开口榫与左右侧围板结合为框 。 框中间另外纵向置一根“大边” , 用于支撑屉板 , 其下也有两足 。 以上完成了床围子、床足的安装 。 这不同于常规床的大边、抹头结式样 。
在床前后围板上 , 以开口榫安置四柱 。 前后两柱间上各置横枨 , 上立童柱 , 支承床顶正脊 。 四柱中间细、两端大 , 上端有开口榫 。
顶子上有一条横木成正脊(枋) , 长达3.27米 , 也够特殊 。 下有四条垂脊 , 垂脊间有密集排列的椽子 , 椽子下端有横枨(额枋) , 形成前后两面坡式顶子 , 是仿建筑的“悬山顶”式的大屋顶 。 古代建筑的悬山顶就是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 四面出檐 , 即檐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伸出山墙(立柱)之外 。 两山部分有悬空是一大特点 。 此漆床床顶一定是仿建筑而造 , 今天反过来 , 它可以神灵活现地为古建筑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
此床通体髹黑漆 , 构件外侧上 , 红漆绘回首螭龙纹、蟠螭纹 。 床盘长2.55米、宽1.3米 。 床总高约1.8米 , 笔者是通过视频了解此床各构件的组合 , 未见到更为详尽报告 , 也尚不明白立边式围子与足的结合方式、立边围子内与床屉的结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