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三 )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本文图片

成都商业街船棺墓墓坑上发现“前朝(庙)后寝”的建筑形式 。 “墓葬极有可能是战国早期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 , 年代约为公元前400多年 。 ”其时约为战国早中期 , 即古蜀开明王朝晚期 。
此床是中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漆床(修复完成) 。 在四柱使用上 , 堪称开山之作 。
这个突如其来的“大屋顶” , 不经意还揭开了古代家具中一个品类的发展序幕 , 这品类就是隐藏不彰的床帐架 。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本文图片

战国时期 , 不但使用了床 , 还使用床帐 , 使用四柱和床顶组成的帐架 。 帐架即支撑帐子的架子 。 床帐有尊贵作用之外 , 还可以保护私密、防寒保暖、防飞虫 。 后世所称“架子床”之架子 , 完全因为帐子而存在 , 自古如此 。
帐类又泛称为幄帐 。 帐一般指小帐 , 东汉刘熙《释名·释床帐》:“帐 , 张也 , 张施于床上也 。 小帐曰斗帐,形如覆斗也 。 ”言小型帐子用于床上 , 顶子部分状如倒置的斗,所以叫斗帐 。 西汉《急就篇》颜注说:“自上而下覆谓之帐 , 帐者 , 张也 。 ”言从自上而下覆盖称之为帐 。 魏曹植《叙愁赋》云:“对床帐而太息 , 慕二亲以增伤 。 ”小帐可以确定为床帐 。
幄为大帐、帐篷、帐幕 。 幄字从巾,屋声 , 是形如房屋的大帐幕 。 《释名·释床帐》中说:“幄,屋也 。 以帛依板施之,形如屋也 。 ”《王莽传上》云:“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 , 坐于太皇太后坐旁 。 ”(《汉书》卷九九上《王莽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054页 。 )
大帐、小帐中 , 都有“覆斗”“屋顶”形的尖顶样貌 。
成都漆木帐架床是悬山顶 , 为两面坡式尖顶 , 是“覆斗”“屋顶”帐架的一种 , 或是年代偏早的一种 。 战国、汉代各种出土帐架复原修复后 , 多见有四面坡式“庑殿顶”(四阿顶)和“四角攒尖顶” 。 悬山顶、庑殿顶、四角攒尖顶”均为“尖顶”式 , 又分别是古代建筑屋顶的式样 , 可见当时建筑与家具的关联 。
帐架又称为帐构 , 其时多用金属件插合木杆 , 完成连接 。 成都船棺墓土漆木四柱床帐架为全木质制作 。 当时应该还有此类床帐架 , 只是全木质难以保存下来 。
移步至战国两汉出土的帐构资料前 , 可以更为直观理解成都木床 , 虽然它们形态不尽一致 。
济南长清区岗辛战国墓出土一组青铜帐构 , 长2.64米 , 宽2米 , 顶构架为四面坡式“庑殿顶” , 形如覆斗 , 为目前所见最早的帐构实物 。
湖北战国曾侯乙墓一号陪葬坑出土有“庑殿顶”帐架 , 形如覆斗 。 “复原的K1陪葬坑帷帐面阔近10米 , 进深超4米 , 高度近3米 , 结构基本完整 。 ”(张昌平:《曾侯乙墓一号陪葬坑帷帐复原研究》 , 《考古》2019年第4期 )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
本文图片

战国 曾侯乙墓一号陪葬坑帷帐复原图
(张昌平:《曾侯乙墓一号陪葬坑帷帐复原研究》 , 《考古》2019年第4期 )
在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 , 出土了两具帐构 , 复原后 , 一具为四阿顶 , 长2.5米、宽1.5米 , 这种2米多长的帐构一定是床帐架 。 另一具为四角攒尖顶 , 其木制帐架部分均已朽烂 , 仅保存连接木帐架的铜件 。
|张辉:各自峥嵘的“战国三床” ——中国家具史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