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什么 , 更为严重的是 ,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OO战败 , 象征国家无上OO、尊贵、繁荣的OO园林圆明园被列强放火烧得支离破碎 , 清朝OO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签订时间:1860年10月24日-11月14日) , 致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 外国人之治外法权在全中国实现了 , 换一句话说 , 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
得胜 , 难!老百姓多文盲 , 因衣食问题自顾不暇 , 对国事漠不关心 。 社会精英、军事将领焦躁不安 , 一时半会儿找不出救国、救世之良方 , 拥有的只是一颗忠肝义胆的心 。 期待有朝一日赴死沙场 。 1894年甲午海战 , 诸多将士宁死不降、舍身成仁的事迹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
“自强”“以夷制夷”“中体西用”(三者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崔得胜童年、中年时期体验过的时代新生词 ,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是这代人所熟知的大人物 。 在此大背景下 , 崔得胜接受的教育尽管传统 , 但也受到一些西化 。
得胜老人早年所读的书是科考规定书目 , 以儒家论理(包含伦理)为主 , 为学力求致用(清初朴学、乾嘉学派观点 , 后愈演愈烈)换言之 , 就是为了考取功名 。 他18岁走上仕途 , 但何时、何地、因何做到了山海关副总兵一职 , 尚待考证 。 不过 , 可以肯定 , 他是一位早年得志、才华横溢、有抱负有理想之人 。 过去 , 知识分子可以捐官 , 但所捐官位只是虚名 , 像他这样有实权的职位 , 只能凭借实干才能得来 。 晚清 , 不经过科考而以推荐、务实出来的人才虽然说不上很多 , 但也不少 , 康有为、袁世凯就是例子 , 想必 , 崔老也有这方面的情况 。
做山海关的副总兵须智勇双全 , 内外处理得当 。 慈禧垂帘 , 弱国无外交 , 西方列强动辄用武力威胁炮轰天津、占领北京 。 而山海关这支属于汉人统领的绿营军 。 在装备、战力、军纪、后勤、训练、保障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充当守卫北京门户的重要武装力量 , 可想而知 , 其地位十分尴尬 。 遇到紧急情况 , 打不能打 , 不打又不行 , 因为老佛爷朝令夕改 , 没有主见 , 官兵战战兢兢 , 无所适从 。 作为一军二把手 , 崔副总兵面临的难题不是冲锋陷阵 , 而是筹备军费 。 自从有了颐和园 , 慈禧将所有的军费几乎都用于此 , 使得每一位将领不得不充当化缘的角色 , 为了粮饷四处忙碌 。 因此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清军是一个家长式的组织 , “养家糊口”的责任全落在长官身上 。
崔副总兵赶上了晚清军事向现代化转变的阶段 , 请外国教官、走正步、立正、稍息、绑腿、喊口号、挎洋枪、操作大炮等新式军事操练科目被视为“以夷制夷”的O快捷径 , 而他入伍时擅长的骑马射箭、耍棍弄枪、游泳凿船之古典技能 , 正在成为过去 , 只能当作情怀 , 用在平时和告老还乡后的强身健体上 。 据崔如琢回忆 , 其祖父崔得胜晚年还能做踢腿等武术动作 。
可是 , 清军学习西方 , 心有余力不足 , 表面而已 。 请专家、请教官、买装备对于长官来说 , 困难不少 , 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好 。 那个年代 , 学习西方的过程只是运动式的照搬 , 缺乏思想指导 , 不能合而为一 , 洋为中用只是个口号 。 况且 , 由于时代局限 , 中西文化之碰撞无可避免 , 对传统的无法割舍 , 对西化的满心抗拒 , 造就了自强之“中体西用”(冯桂芬提出)的悲剧 。 崔得胜晚年还穿中式服装 , 戴毡帽 , 穿圆口布鞋 , 读书赋诗 , 谈古论今 , 完全是民族文化气质 。
崔得胜妻子的姓氏暂时还不清楚 , 遗留事迹颇少 。 据崔如琢说:“祖母是大家闺秀 , 比爷爷小八岁 , 念过私塾 。 1966年前家里有一张老人家的照片 , 穿旗袍 , 戴金表 , 装束讲究 , 不裹脚 。 可惜这张照片在1966年后被烧毁了 。 ”
- 艺术|童趣天真 朴实灵动——《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您品味油画《持羽毛球的姑娘》的光影魅力
- 小椴|金古黄梁温之后,大陆新武侠的领军人物,有人读过他的《杯雪》吗
- 职业教育|新《职业教育法》即将施行,初中毕业后上高中还是中专,有定论了
- |《半生缘》: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
- 梅清|返璞归真,简之又简,梅清绘《寒山清远》
- 电影|一场跨越人类学与文学(电影)的深度漫游 | 《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
- |演了7000多场的《云南映象》停演!杨丽萍宣布:解散团队
- 遗作|穆齐尔《在世遗作》:在安稳的生活中,是没有如此美的东西的
- 历史|《荒原》百年|胡桑:历史活在永恒的当下
- 西南联大|《许渊冲百岁自述》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