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书法篆刻老师
唐育厚是李叔同青少年时代书法、篆刻老师 。 唐育厚 , 亦作毓厚 , 字静岩 , 号载庭 , 又号湖陵山樵、在山居士、老蘧、蘧叟 。 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 。 浙江人 , 宦天津 。 精于岐黄之术 , 后以行医为业 , 乘坐大轿 , 诊金甚昂 , 有“唐八吊”之称 。 唐育厚早年书学唐隶 , 后改学秦汉 , 取径虽高 , 然先入为主 , 终有唐隶气息 , 后来则以博涉之功 , 始能一洗唐隶之习 。 其篆刻浑稳古雅 , 有秦汉风度 , 尤以转折处颇有《天发神谶碑》之意 , 辑有《颐寿堂印品》一卷 , 亦工山水画 , 然不多作 。 刊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天津纪略》 , 在卷八《书画门》中载有唐育厚之大名 , 说他以“山水、篆刻”见长 。
【天津|海河之子李叔同】李叔同青少年时代从唐育厚学习书法、篆刻 。 为使自己学有所本 , 博采众长 , 李叔同曾置备一素册 , 请唐育厚遍书钟鼎、篆隶、八分各体 , 唐育厚书写完毕 , 李叔同题签册名《唐静岩司马真迹》 , 下署“当湖李成蹊” , 册后钤有自刻“叔同过目”的篆文印章 , 并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舍资石印出版 。 唐育厚在《唐静岩司马真迹后记》中称:“李子叔同 , 好古主也 , 尤偏爱拙书……嘱书钟鼎篆隶八分书 , 以作规模 , 情意殷殷 , 坚不容辞 。 余年来老病频增 , 精神渐减 , 加以酬应无暇 , 以致笔墨久荒 。 重以台命 , 遂偷闲为临一二帧 , 积日既久 , 始获蒇事 。 涂鸦之诮 , 不免贻笑方家耳 。 时丙申(1896)夏月 , 湖陵山樵唐育厚抚于颐寿堂 。 ”这一年李叔同十七岁 。
1928年10月 , 夏丏尊以所藏好友李叔同在俗时所临碑帖 , 出版《李息翁临古法书》一部 , 由上海开明书店发行 。 此书由夏丏尊作跋、马一浮题端 , 收入李叔同前期墨迹 , 有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八分书、楷书、行书等各体书 , “临摹周秦两汉金石文字 , 无不精似” 。 夏丏尊说:“所窥涉者甚广 , 尤致力于天发神谶、张猛龙及魏齐诸造像” , “虽片纸人亦视如瑰宝” 。 李叔同书前有云:“居俗之日 , 尝好临写碑帖 , 积久盈尺 , 藏于丏尊居士小梅花屋十数年矣 。 仁者居士选辑一轶 , 将以锓版 , 示诸学者 , 请余为文 , 冠之卷首……”该书印成后 , 李叔同嘱开明书店寄出二十册给天津的侄子李麟玺 , 让他转赠给孟广慧、姚彤章等天津的至亲老友 。 李叔同之子李端也曾回忆 , 家中“有的碑帖影印是先父在南方的好友托开明书店制版印刷的” 。
从《李息翁临古法书》可看出李叔同早年的书法功力和涉猎之广 。 晚年的李叔同 , 书法圆浑淳朴 , 绝无锋芒圭角 , 自然清朗 , 堪为一代大家 。 但言及他早期书法取经与师承 , 就不能不提唐育厚等津门书家 。 老师的正确引导和他早年下功夫临摹碑帖 , 为他一生的书法创作积蓄了足够的营养 。 自此 , 李叔同的书风无论怎样变化 , 在他的作品中 , 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他对传统的领会把握及其师承的痕迹 。
- 艺术展|童心逐梦书画艺术展在天津开展 七省市300件作品集中亮相
- 天津|美术馆开辟线上线下艺术空间
- 小提琴|天津茱莉亚师生 开启幸福假期
- 熟人|海河之子李叔同
- |天津2022年文惠卡补贴政策发布 重磅剧目精彩可期
- 海河|海河之子李叔同
- 大会,天津市,五一,天津市|天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
- |艺苑现场|沽上乐韵
- 天津|“卫嘴子”开讲天津民俗文化
- 薪火|你好天津 | 红桥区区长带您感受百年文脉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