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3岁的白居易组织了一场聚会,出席者平均年龄高达90岁

白居易|73岁的白居易组织了一场聚会,出席者平均年龄高达90岁
本文图片

作为“以文会友”的一种特殊交流形式 , 文人雅集为群体或个体创作营造特定情境 , 有力促进了诗文、书画等作品生产 , 成就了中国文化历史上诸多名垂千古的佳作 。
「“兰亭”甚于“金谷”?」
君王权贵对文士贤才的招揽 , 促成了早期文人雅集的形成 。 《诗经》中的“呦呦鹿鸣 , 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 , 鼓瑟吹笙” , 描绘了先秦诸侯王宴请门客贤士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的情景 , 也赋予了文人雅集的基本形态:鼓瑟音乐、美酒佳肴以及品德高尚的贤才 。
在雅集中 , 文人贤士借由诗文、书画切磋激发灵感与创意 , 不仅与所处的时代同频共振 , 成为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 , 而且影响一时一地的创作风向 , 推动文化普及与发展 。
西汉梁孝王刘武广交文人名士 , 在今天河南商丘东建东苑(又称“菟园” , 后人称之为“梁园”) , 以招延四方豪杰 。 史书记载 , 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 。 文人名士枚乘、司马相如、庄忌等人也相继来梁 , 成为座上宾 , 最终形成以刘武为核心、贾谊为先导、邹阳等人为中坚的梁园文学群体 。 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中的“一朝去京国 , 十载客梁园” , 说的便是这个典故 。
一日 , 刘武宴集游于梁园忘忧馆 , 命门客各作辞赋一篇 , 便有了枚乘的《柳赋》、路乔如的《鹤赋》、邹阳的《酒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公孙乘的《月赋》等 , 成就了一段佳话 。
梁园文学群体有力推动了西汉文学发展 。 其中 ,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的《七发》《梁王菟园赋》等作品 , 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作品 。
三国时期 , 曹操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北城) , 喜交名流学士 ,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 , 逐渐形成了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 在集宴云游、诗酒酬唱中 , 一举开创了慷慨任气的东汉文学气派 。
他们的作品主要反映艰难时世、民生疾苦 ,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表现出建立功业的积极抱负 。 在“建安七子”中 , 王粲善作诗赋 , 成就可以说高于另外六人 , 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 他的《登楼赋》《七哀诗》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 抒写生逢乱世异居他乡、心寄故土之情 , 哀伤而不消沉 。
如果说梁园雅集、邺下雅集是由权贵或统治者召集主持 , 带有某种政治因素 , 那么西晋金谷园雅集可被视为由文人自发组织的雅集 。
西晋文学家石崇常在洛阳的别院金谷园召集刘琨、陆机、陆云、左思、潘岳等聚会、结社 , 史称“金谷二十四友” 。 最值得书写的一次雅集 , 是元康六年征西大将军王翊从洛阳还长安 , 石崇召集众文豪在金谷园为其设宴饯行 , “遂各赋诗 , 以叙中怀 , 或不能者 , 罚酒三斗” 。
事后 , 石崇把众人诗作收录为《金谷集》 , 亲撰《金谷诗序》 。 这场极大声势的文人雅集 , 对后世的相关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 50多年后举行的兰亭之会 , 便是依照金谷园雅集模式组织的 。
白居易|73岁的白居易组织了一场聚会,出席者平均年龄高达90岁
本文图片

史书记载 , 当王羲之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相比时 , 感到很高兴 。 由此可见 , 金谷园雅集在当时恐怕比兰亭雅集更有影响 。 但后世知“兰亭”甚于“金谷” , 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 ,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深得唐太宗和后世书家推崇;另一方面 , 二者境界不同 ,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 , 惧凋落之无期” , 《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 不知老之将至” , 故后者更容易为人传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