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自然散步| 荼蘼原来是宋人心底的白月光( 三 )


文人雅聚于荼蘼花架下 。 见《诚斋杂记》:“范蜀公(北宋文学家、翰林学士范镇)居许下 , 造大堂 , 名以‘长啸’ 。 前有酴醾架 , 高广可容十客 。 每春季花繁芜 , 客其下 , 约曰 , 有飞花堕酒中者嚼一大白 。 或笑语喧哗之际 , 微风过之 , 满座无遗 , 时号‘飞英会 。 ’”
特征|自然散步| 荼蘼原来是宋人心底的白月光
文章图片

如果你相信大花白木香就是荼蘼的话 , 上文描述“荼蘼花架”大概就是这个场景了。摄于西安植物园 。彭慧宁 图
天涯羁旅 , 更是处处见荼蘼 。 写下“荼蘼不争春 , 寂寞开最晚 , 不妆艳已绝 , 无风香自远”时 , 苏轼正贬居湖北黄州;南宋画家赵孟坚《客中思家》 , 提笔就是“微风过处有清香 , 知是荼蘼隔短墙” 。
明代延续了宋代的审美 。 在明朝张谦德所著的《瓶花谱》里 , 酴醿与西府海棠、宝珠茉莉、桂花、蕙兰等八种花同列为二品 。
暮春开花的荼蘼 , 被众多的宋明文人加持过后 , 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繁华春尽的永恒象征 。 这一点 , 大概是切中了中国人骨子里传统的伤感 , 所以特别容易共情 , 荼蘼的情感意象备受青睐 , 至今而不衰 。 从《红楼梦》中“韶华胜极”的花签 , 到亦舒的小说 , 从王菲的歌 , 到大热的台剧 , 亦是处处见荼蘼 。
说到底 , 我们也不过是借荼蘼的酒杯 , 浇一己心中之块垒罢了 。 因此 , 似乎也不必如此执着于到底哪种植物才是荼蘼 。 身边常见的蔷薇类 , 不管是香气、花形与气质 , 跟传说中的荼蘼都很神似 , 都很美好 。
特征|自然散步| 荼蘼原来是宋人心底的白月光
文章图片

单瓣白木香 , 摄于四川自贡 。咫尺 图
特征|自然散步| 荼蘼原来是宋人心底的白月光
文章图片

城市里最常见的木香花 , 重瓣 。摄于西安 。彭慧宁 图
特征|自然散步| 荼蘼原来是宋人心底的白月光
文章图片

野蔷薇 , 摄于重庆 。周敏 图
也大可不必如此伤感 。 荼蘼谢后 , 夏天自有石榴、荷花睡莲、白兰黄兰及木槿等继续盛放 。 君不闻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特征|自然散步| 荼蘼原来是宋人心底的白月光】(作者周敏 , 资深媒体人 , 博物爱好者 , 参与编写《认识中国植物 西南分册》 , 个人公众号:植物上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