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新我先生(作者:陈生甫)( 四 )



费新我书法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是“陕西民歌” , 别称《我来了》 。 同一内容的书法作品我先后有幸见过三回 。 第一回是1974年在费宅 , 新我先生将书就的“陕西民歌”展读给我看 , 并说:“将一个字拉长古已有之 , 但要看用在何处?是否得当 , 我也在试着写 。 ”并十分谦和地要我提提意见 。 第二回是1977年夏 , 笔者在北京中山公园 , 参观《中国现代书法展览》赴日本展出后向国内的汇报展 。 展品中有费新我的此作 。 第三回是2003年11月 , 苏州图书馆南楼展出费新我诞辰百年书法作品 。
我在展馆值班期间 , 见“陕西民歌”草书轴特别引人注目 , 不少观众移步于此 , 或盯着细看 , 或退后数步凝视 , 时常还有几个同道低声细语、悉心品赏 。 几位认识的观众跟我交谈 , 认为此作颇有吸引力 , 有创新味 , 字型变化多端 , 分布有新意 , 有气势 。 展品面前我再仔细端详一番 , 见裱绫已旧 , 纸色泛黄 , 可能是常挂于壁间之故 。 作品鈴印“八十翁” , 当为1982年所书 。 该作可见作者生前亲自编定的《费新我书法集》 。 后来《费新我书法选》也入编该作 。 说明此内容费老曾多次书写 , 愈写愈神完气足 , 愈见愈新有看头 。 我另有专文评说此作 , 不在此累赘了 。

1972年5月间 ,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0周年 , 苏州市文联在当时的《革命文化馆》举办美术(书法、印章)摄影联展 。 “文革”中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展览 , 因种种原因 , 社会上一些应参展者却名不在列 。 书法、印章参展数仅18幅 。 当年 , 《人民中国》编辑采访人员韩瀚来苏采访办笔会 , 便从参展的名单中挑选了几位作者 , 费新我和几位年轻的书法爱好者受邀参加笔会 。
后来在1973年第一期的《人民中国》日文版上发表 。 费新我写的毛泽东十六字令《山》三首赫然在列 , 位置在前三位 。 从此一举成名喧天下 。 这里还要穿插一段小故事 。 在《人民中国》日文版出版前 , 新我先生曾向我展示一封信 , 是漫画家田原先生从北京寄来的亲笔信 。 言及韩瀚将各地采访、笔会的作品送高层领导审阅 。 郭沫若对费新我的左笔行书很为欣赏 , 说有点创新味 , 竟高声吟诵起来 , 发现其中漏掉一个“天”字 , 后来由田原补上了 。 当时编辑部曾想将费的书法放在首张位置 , 后来实际刊登出来是在第三的位置 。 第一幅是林散之的草书 。 第二、三、四分别是上海的沈尹默、苏州的费新我、北京的启功 , 均为横幅 , 合成一个页面 。

费新我左笔书法获得了成功 , 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 , 逐渐被国内外相关团体和有识之士的关注 。 1978年 , 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日带的国礼即是费新我“相邻一带水 , 友谊万年春”的行书 。 美国总统卡特在唐人街竞选时向华人展示的是费新我的书法 , 以示造势拉票 。
以个人书法作品被邀出国展览至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也是少有的事 。 可是这样一位名满大江南北、蜚声中外的左笔书法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普通的苏州市民 , 是一位凡夫俗子 。 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 , 去商店购物 , 到公园散步健身 。 早晨 , 在宫巷拎着一只草类编织的提包 , 急匆匆从玄妙观菜场买菜归来;回到家里 , 与左邻右舍一样生煤炉、烧水煮饭;时常要捏着一根绷着网兜的长竹竿兴冲冲去官太尉河里捞鱼食 。 苏州大公园如费老家的后花园 , 天天去健身 , 活络筋骨 。 上午九时许 , 他会准时出现在大公园散步打太极拳 。 费老打起太极拳来与众不同 , 手臂摆动幅度大 , 动作特别到位 。 姿态刚柔相济 , 有板有眼 , 如同他的书法 , 抑扬顿挫 , 气度不凡 , 时常吸引游人驻足欣赏 。 哪里知道这样一位老翁 , 竟然是名闻遐迩的书法家 , 还是苏州武术协会的首任会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