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和王维诗歌的异同 苏东坡对陶渊明诗歌特点的评价

不管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还是艺术创作,陶渊明对苏轼都有影响,而且影响极大 。
千古文人谁人不爱陶渊明?恐怕没有几个 。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到宋代的梅尧臣、欧阳修、陆游、黄庭坚,无不对陶渊明推崇备至 。
陶渊明的迷弟众多,而且个个都是大文豪、大诗人 , 如若从其中挑选一个最忠实的追随者,那非得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莫属 。苏轼在《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之一中声称:“渊明吾所师”,这是对陶渊明和自己的关系之最有力的概括 。

陶渊明和王维诗歌的异同 苏东坡对陶渊明诗歌特点的评价

文章插图
从“五柳先生”,到“东坡居士”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虚构了一位被千古文人公认的完美人格典范 , 后人皆认为五柳先生就是他自己 。从此,陶渊明的名号就成为了五柳先生 。
五柳先生传》开篇第一句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先生到底是什么人?姓甚名谁?全都不知道 , 只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称其五柳先生 。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却有着伟大的人格 。
五柳先生话不多 , 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是个读书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是个贬义词,但在这里确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只求领会要旨 , 不抠字眼儿,一旦有所领悟,高兴的连吃饭都会忘了 。
五柳先生“性嗜酒 , 家贫不能常得”——爱酒如命,又喝不起酒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亲朋好友知道他的喝酒的喜好,就时不时准备酒席叫他来喝,他当然一叫就去,一喝就要喝到尽兴,醉了就走,也不假客气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 , 晏如也 。”他的家中空落落的,四处透风,破衣烂衫都是补丁,锅碗瓢盆倒很清爽,即使是这样 , 他过得还是很安逸 。他常写文章,虽然只为自娱自乐,但文章能表现他的高尚的情怀 , 他已经得与失的念头,所以从不患得患失,就这样过了一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文章说:五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饮酒赋诗 , 其乐无穷,他应该是上古时代才有的自然天真的人吧!
陶渊明和王维诗歌的异同 苏东坡对陶渊明诗歌特点的评价

文章插图
最后这一段是模仿史书的传记体例写的评语 。黔娄是一位有名的隐士,他的妻子也是个高风亮节的人 , 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和道家追求的“自然天真”,在陶渊明的身上实现了无缝对接 。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他竟然还能活得如此逍遥自在,甚至比大富大贵的人还要快活,这样的精神境界和处世哲学是令人赞叹的 。“五柳先生”给后人指引了一条明路:如果世道不好,必须委屈自己才能升官发财的时候,君子可以完全不受这份委屈,还能活得开心 。
苏轼的人生大起大落 , 晚年跟陶渊明过着同样的日子 。所以,他在心态上就越来越与陶渊明相契合 。被贬期间,苏轼自力更生,开垦于东坡,于是文学史上有了著名的苏东坡 。
从“五柳”到“东坡” , 他们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无不流露出一种潇洒、随性的人格魅力 。所以,名号上的相似,我相信这是苏轼这个迷弟的有意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