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作与批评 , 如鸟之双翼 , 车之双轴 。 文学创作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的繁荣 ,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学批评家的付出 。 1998年 , 《南方文坛》推出“今日批评家”栏目 , 至今已推介百余名批评家 。 不同个性的批评家以其敏锐犀利、才情思力、灵动丰盈言说着“我的批评观” , 上百篇文章累积形成了一种敏感鲜活、富有生气才情的批评文风 。
现在中国作家网将这些文章重新集中推出 , 与大家分享 , 敬请关注 。
1
今日批评家
本文图片
董迎春(拍摄时间:2014年)
董迎春 , 1977年2月生 , 江苏扬州人 , 文学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西方文论、中西诗歌比较、电影美学研究 。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 复旦大学博士后 ,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所特约研究员 。 出版专著《反讽时代的孤寂诗写——当代诗歌话语研究》《走向反讽叙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符号学研究》等 。 著有诗集:《水书》《漫游者之歌》《象征与超验》等 。 文学作品发表于《上海文学》《西湖》《青春》《诗歌月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等刊物 。 翻译《帕斯卡尔·葩蒂诗选》 。
我的批评观
语言本体的书写
董迎春
批评是一件难事 。 批评职业化了 , 在今天批评变得匠气、俗气 。 批评远离了书写 , 远离生命意识的异质同构与写作伦理 。 批评的喜悦不在于一次次正面、积极的认同与赞赏 , 而是在于如何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 坚持纯粹写作之责任 。 批评是打破作家与批评家的疆界 , 在批评中重塑写作者的哲学态度、生命态度 。
批评不仅在于说明、阐述 , 更在于对自我反思与理论建构怀揣热情 , 从作品中读出世界的眼光 。 批评不仅意味着批评家的写作良知 , 也意味着生命发现与哲学建构的能力 。 文学 , 在我看来是“失败”之学 , 它反思了现实矛盾与人的局限 。 批评同样遭遇这种精神困境与虚无幻相 。 批评家与作家同属于世界性的写作者 , 批评不是时代赞歌 , 而是心灵压缩、生命局限的自我同情 。 批评的写作 , 触摸、慰藉人类自身无法逃离的孤独处境 。
人是语言的动物 , 更是修辞的动物 。 人类诉求语言 , 进行思考、表达 , 从混沌、无序的世界中建构文明 。 但是 , 当我们试图用语言去表达、思维时 , 也极易滑入语言自身嵌套的“逻格斯” , 批评的写作走向语言的秩序化与中心化 。 文化与权力必然结合 , 这就使得文化幽暗之处 , 在于语言藏有毒性 , 写作不自觉地被意识形态利用 。 这种毒性具有隐蔽性、摧毁力 。 语言 , 变成意志、长官的产物 , 被集团、权力占有 , 遮蔽了个人、个体的价值 。 语言成为这个时代最明亮而幽暗的文化镜面 。 我们追逐着吞吃符号 , 却显出空洞 。 符号在场 , 意义全无 。 现世悖论在于购买这类冰冷而空虚的符号 。 当下内心被时代、体制忽悠、绑架 , 只剩下一副瘦骨嶙峋的皮骨 , 所有肯定的能量被各种社会假相损耗 。 各种规训目光、奖惩依据本能地诱惑我们 , 加速与空洞能指的距离 。 我们习惯用符号遮盖自己脆弱外表以此掩饰慌张 , 我们遵从习俗与规训以免被识出这空洞与空心 。 无处不在的谎言 , 无处不在的妥协 。 各种诱惑、麻木 , 也是另一种机器、事实威武地瞄准我们 。 批评的写作 , 正是颠覆、解构嵌入语言背后的“逻格斯” 。
虚无像一把刀 , 不仅割裂现代之维 。 从19世纪西方现代社会传来的虚无意识 , 在当下被赋予了合法化认同 。 尼采从怀疑反思中识别自我之路 。 从这种不确定与否定中我们寻找批评的可能 , 重塑批评的写作尊严 。 从时代意识中反思自我、确立主体价值 , 从批评中发出内心诉求的声音 。 在政治说教、群氓欢歌的时代 , 生命的事实、尊严就是从否定自己开始 , 不是“是”的写作 , 而是“不是”的批评 。 批评成为一种情感纽带与思想触媒 , 建构了写作的生活意义与生存智慧 。
- 董明珠|疫情当前,企业招聘更不能忽视“背景调查”
- 直播带货|解雇传闻不攻自破,董总回应孟羽童直播带货,称赞其是标准的秘书
- 案件通报|220㎡董事长私人轻奢办公会所设计,成功者心之所向
- 董明珠|董明珠回应孟羽童直播,称当管理者培养,新版灭绝师太和周芷若?
- 徐波|老板不抽烟求职者需戒烟才能入职?董事长曾让员工给自己发红包、自愿降薪测忠诚度
- 古董|马未都:收藏,我玩不动了!
- |董其昌行书《武帝歌》欣赏
- 黄天骥|黄天骥&董上德:《唐诗三百年》解诗有新篇
- 迎春|《红楼梦》:贾母为什么对迎春连面子情都不讲了?
- |美国古董商35美元捡漏千年历史的古罗马将军像,因无法出售将归还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