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聚光灯下 , 色彩深沉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铜像栩栩如生 , 毛发毕现 , 精炼红铜的材质使得它们历数百年风雨而不失色分毫 。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本文图片

▲展览海报
日前“盛世聚首——圆明园兽首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展 , 此次共展出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四尊 , 这也是举世闻名的国宝文物圆明园兽首第一次在南京展出 。
兽首静默 , 咫尺之间 , 我们仿佛被历史凝视 。
PART.
1
诞 生
南京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的地方 , 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所烧毁;南京城墙和圆明园遗址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这样一座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 , 举办圆明园兽首特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麟将这场“兽首展”的缘起娓娓道来 。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 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动工 , 其后更是历经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与咸丰五代帝王153年的营建 , 规模庞大 , 由圆明园及附园长春与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 。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本文图片

宝玺
“敬胜怠”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本文图片

宝石蓝地洋彩
金西蕃花鸠耳瓶
乾隆年间 , 圆明园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建成 , 它仿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 。 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80亩 , 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 , 它地处东北角 , 是中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 , 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万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 , 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 , 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七公顷 。 如今人们提起圆明园最熟悉的残石柱景观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一景 。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本文图片

铜胎掐丝珐琅寿桃
抱月瓶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本文图片

铜胎掐丝
珐琅力士像
关于海晏堂和大水法的营建设计过程中有一段方案之争的小插曲 。 最初方案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的十二个裸体女性雕塑 。 不过可以想见 , 虽然历代清帝中乾隆的审美足够前卫 , 但裸女雕塑还是有些过了 , 所以该方案显然过不了 。 最终的十二生肖方案 , 实际为法国人蒋友仁所设计 。
蒋友仁精通天文地理 , 对于中国人的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十分着迷 , 想利用动物造型建一座永不停歇的水钟 , 让每个动物造型的雕塑在各自象征的两个小时里喷出水来 。 于是便有了十二尊衣袍飘逸的兽首人身使者端坐的模样 , 成为一派西洋建筑之中的中国符号 , 取名叫“水力钟” , 全称是“十二生肖报时喷泉” 。
国宝|城墙下,国宝的百年回望
本文图片

▲牛首
“这尊牛首铜像 , 非常像西班牙斗牛的模样 , 两眼圆瞪 , 双角弯曲向前 , 威风凛凛 , 而中国传统的水牛和黄牛的造型多为牛角向上或向后 , 也更多是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的模样 , 与这一造型风格差异明显 。 ”南京城墙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 不仅如此 , 猪首铜像与中国传统的猪的造型差别较大 , 尖嘴长吻 , 獠牙外凸 。 “中国人对于猪的传统印象更多的是憨态可掬 , 而这一尊猪首呈现的更像是野猪的形象 , 也是明显的西方雕塑特点 。 虎首铜像棱角分明 , 如果不是额头上的‘王’字 , 形象上更像是西方的狮子 。 相比之下猴首最‘中国’ , 眉眼间带着‘美猴王’的气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