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算上一卦”真能解决问题?理性看待占卜文化!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求好运”“求高考成功”“求感情顺利”……近年来 , “遇事占一下”日渐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 这些年轻人对网络占卜抱有“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 , 心甘情愿拿出钱财 , 让占卜师指点迷津 。 其中 , 星座解析、塔罗牌等网络占卜费用并不低:收费标准依据时长、占卜内容来定 , 比如恋爱占卜收费每小时数百元乃至上千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一些不法网站利用部分现代人焦虑、迷茫情绪通过网络占卜进行欺诈 , 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 。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正确地看待占卜文化?如何应对网络占卜带来的乱象?
易经|“算上一卦”真能解决问题?理性看待占卜文化!
本文图片

我国占卜文化的起源
所谓“占卜” , 从字面上包括“占”和“卜”两方面 , “占”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视兆问也” , 即通过观察预兆以判断吉凶 , “卜”为“灼剥龟也” , 即通过灼烧龟甲观察其裂痕以预测吉凶 。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迹中已经可见灼烧兽骨的现象 , 最晚到殷商时期已经形成我国目前最早可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 , 其内容大多为殷商王室通过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 。 随着预测方式的逐渐丰富 , 人们又发明了一套通过排列蓍草或竹策之数而获得对应卦象的方法 , 称为“筮” , 《周易》六十四卦及卦爻辞即属于“占筮”的系统 。
两周时期 , 卜和筮应是同时流行的 。 随着龟卜的逐渐消失 , “占卜”一词也被引申用以涵盖包括卜筮等通过预兆以推测吉凶祸福的活动 。 不论所用方法为何 , 其实质都是要人们相信命运在其发生前就已经被上天安排妥当 。 所以 , 在决疑的过程中 , 人们往往希望借助一些方法达到预知未来、趋吉避凶的目的 。 然而 , 综观我国占卜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悠久历史 , 占卜中所求问之“鬼神”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 , 人们对占卜的认识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
殷商时期 , 占卜求问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神和商王的祖先 。 《礼记·表记》有云:“殷人尊神 , 率民以事神 , 先鬼而后礼 。 ”其中“神”即是自然神 , 殷人相信风、雨、山、河等自然现象背后都由对应的神明掌管 , “鬼”指商王祖先 , 祖先去世后就加入神明行列 , 庇佑后人 。 此外 , 又有“上帝”在殷商信仰系统中居于绝对、最高的地位 , 掌管所有神明和人间之事 , 有学者指出其有“宗神”的性质 , 因为商代人相信 , “上帝”是商部族的保护神 , 他指定商王作为其在人间的代理人 , 所以商王只要通过祭祀等活动取悦上帝及诸神明和祖先 , 就能获得他们长久的庇佑 。 正如《尚书·商书·西伯戡黎》所载 , 商纣王在面对周部族的壮大与威胁时仍坚信“我生不有命在天?”“有命在天”一语正是这种观念的集中表现 。 从甲骨卜辞内容也能够看出这种绝对的命定观 , 凡涉及国家祭祀、征伐、王事等方面 , 商王皆要占卜 , 占卜的内容也较为简单 , 一般包括所占卜之事的内容、发生时间以及应验情况 。 此时的占卜结果完全是神明意志的体现 , 人们只能绝对服从与尊崇 , 并无任何能动性可言 。
殷周鼎革之后 , 我国历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 这一时期 , 占卜所求问的对象逐渐转变为“天” 。 周人相信从前殷人有德 , 所以上天降下“天命”于商王先祖 , 纣王失德 , 致使“天命”转移到周 , 因此他们也认识到“天命靡常” , 只有经常修养德性、爱护生民才能“以德配天” , 这就是所谓的“敬天事人”或“敬天保民”思想 。 由此 , 周人一改殷人对神明的绝对服从 , 开始注重德行与德政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 也为此前神秘的“天”注入了人文性、道德性的理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