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画剧|陈佩秋:中国画没有旧就没有新

《画剧》是文旅中国原创品牌文化栏目 , 将书画与戏剧、戏曲融合 , 边听剧边赏画 , 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言:耳得之而为声 , 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 , 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陈佩秋1923年2月14日出生 , 河南南阳人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西泠印社理事 , 也是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陈佩秋|画剧|陈佩秋:中国画没有旧就没有新
本文图片

陈佩秋先生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 融汇中西 。 她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 , 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 , 画风浓丽秀美 , 格调委婉含蓄 。 上世纪90年代 , 她探索细笔青绿山水 , 吸收了西方画中的光、色等表现技巧 , 别开生面 。 她晚年的青绿山水画大多用彩墨写成 , 开创了彩墨结合的新风格 。
陈佩秋|画剧|陈佩秋:中国画没有旧就没有新
本文图片

陈佩秋认为艺术创造在于“新”和“难” 。 她本身的艺术根基立足于传统中国画 , 她认为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 没有旧就没有新 。 所以她细心钻研前人国画的绘画元素 , 用精炼的线条和传统的笔墨 , 配合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去描绘景象的质感 。 她认为“新”要经过知识和技巧的累积 , 而经验的累积和技巧驾驭是费时费力的 , 所以这曲折艰难的过程就是“难” 。
陈佩秋|画剧|陈佩秋:中国画没有旧就没有新
本文图片

她的艺术创作紧跟时代的发展 , 载入了中国近代绘画史册 , 并将中国女性画家的绘画成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
【陈佩秋|画剧|陈佩秋:中国画没有旧就没有新】号外:河南坠子形成于河南并广泛流传于河南及周边省份如河北、山东等地 。 在河北省临漳县拥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 。 清嘉庆二十五年(1796)左右 , 坠子就在全县盛行 , 临漳(河南坠子)的前身叫“英歌柳” , 从安徽一带学来的一种民间小调 。 随着时代久远几经传唱 , 逐步形成河南坠子这种曲种 , 距今已有210年以上的历史 。 河南坠子书的表现方式以中原方言 , 说唱形式为主 。 早期只有一人连唱带拉 , 后来出现二人对唱专人伴奏 , 唱腔曲调属板腔体 。
责编:孙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