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树头杯特饮、复刻消失的西点!广州文博酒店跨界让文物活起来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 活化利用的同时还有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 是广州很多文博及酒店机构跨界创新融合的初心 。 其中 , 复刻“消失的西点”和将德化饮食器丰富美学和意趣融入粤菜美食之中的“树头杯特饮” , 目前正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及中国大酒店推出 。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朱晓秋在接受南都·湾财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这次合作主要是希望在中国大酒店打造一个文化空间 , 把博物馆的展览引进酒店 。 这次使用的复刻白瓷 , 就是希望打破博物馆展柜的界限 , 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到文物 , 并通过插花和消失的西点来激活其新的使用功能 , 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内涵 , 让文物不再高冷 。 ”
德化白瓷被誉为
“欧洲白瓷之母”
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 , 有一种瓷器 , 她以凝脂如玉的白惊艳了世界 , 艳羡了时光 , 她就是德化白瓷 。 如今 , 这抹白瓷走出了“高冷”的博物馆展柜 , 成为我们百姓手中的“白月光” 。
福建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 地处戴云山区 ,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 品种多样 , 盛产优质高岭土 。 据广州市博物馆介绍 , 德化瓷业始于夏商 , 兴于宋元 , 盛于明清 。 宋元时期 , 泉州在海外贸易政策刺激下 , 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 德化瓷器开始行销海外 , 由此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 , 此时的德化瓷器以青白瓷、白瓷为主 。
其中 , 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 , 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 , 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 。 德化白瓷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 , 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 。 德化白瓷按功用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生活用具、文房雅玩四大类 。
文物|树头杯特饮、复刻消失的西点!广州文博酒店跨界让文物活起来
本文图片

广州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300件 , 2022年3月 , 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3月2日-5月25日);5月 , 广州博物馆携手中国大酒店 , 精选展览中的12款德化白瓷的经典器型 , 分陈设器用、饮食器皿、文房珍玩三组陈列展示在酒店的丽廊餐厅 , 并将经典的德化白瓷配合主题花艺进行再创作 , 形成一个文物活化、美学展示和互动的文化空间 , 作为博物馆展览的向外延伸 。
以德化白瓷树头杯承载
推出五款独具岭南风味的特饮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种类丰富 , 碗、盘、碟、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型仍为大宗产品 。 古代陶瓷常用堆贴技法 , 多选用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吉祥寓意纹样和中国传统典故 , 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
德化白瓷中的一个“树头杯”穿越数百年时光仍引人注目 , 这是德化白瓷中独树一帜的品种 , 因杯型像老树的树头 , 因此俗称为“树头杯” 。 树头杯 , 准确来说是德化窑白釉贴花瓷 , 造型为浅圈足、喇叭状瓣形口 , 上大下小 , 杯身布满粗壮蜿蜒的树干 , 杯体形似树头;杯身堆塑梅和鹿等纹饰 。
今年 , 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创新性地将德化饮食器丰富的美学和意趣融入粤菜美食之中 , 研发出五款独具岭南风味的特饮 , 以德化白瓷树头杯承载 , 将文物还原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
文物|树头杯特饮、复刻消失的西点!广州文博酒店跨界让文物活起来
本文图片

中国大酒店西餐营运经理肖子浩介绍 , “荔枝乌龙冷萃”以岭南佳果荔枝与香浓乌龙茶融合 , 经过一个晚上的冷萃处理 , 造就了味道清新、口感丰富的茶饮;“红棉白玉薏仁水”则运用了广州人最喜欢的夏日解暑食材木棉花煲冬瓜薏米水 , 加上特制的爆珠薏仁在口中迸发惊喜 , 创新演绎了广式风味 , 可谓是为老广‘去湿’量身定制 。 而广东三宝之一的老姜与鲜榨甜菜汁融合 , 运用拿铁的手法制作的“甜菜姜蜜拿铁” , 极具个性的风味 , 体现了特调饮品的无限可能;还有淡雅的桂花在意式浓缩而来的拿铁咖啡中绽放 , 带来甜而不腻的醇香之味;清新飒爽的柠啡加入广东凉粉 , 再配合特殊手法萃出的气泡美式 , 老广的这个夏天味蕾很“忙” , 也很“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