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和、汉、洋”的日本明治诗歌( 三 )


在日本近代诗歌史上 , 与《新体诗抄》并列被誉为翻译诗集三座高峰的是森鸥外(1862—1922)主笔的《于母影》(又译《面影》1889)和上田敏(1874—1916)的《海潮音》(1905) 。 在后两者诗歌的翻译实践中 , 我们同样看到了多元文化内共生的状态 。 其中 , 《于母影》借助汉诗的审美和格调 , 开创了日本近代诗歌雅语的翻译艺术风格 , 推动了日本诗的现代进程 。 如森鸥外在《于母影》中用八言和五言两种汉诗句式交替翻译了德国诗人莱诺(1802—1850)的《月光》:“思汝无已孤出蓬户 , 沿岸行且吟;安得与汝江上相聚 , 闻此流水音 。 ”而在日本学者西原大辅眼中 , 《海潮音》的译诗也融合了和歌、汉诗和西方诗歌之美 , 体现出了东方传统的审美趣味 。 具体来说 , 上田敏依然多采用“七五调”及其变奏 , 古典和歌的用语也被融入译诗之中 。 而对汉诗的借鉴则多在译诗题目的选择以及诗意在视觉方面的呈现等 。
此外 , 与土井晚翠和岛崎藤村共同开拓日本近代诗歌之路的著名诗人国木田独步(1871—1908) , 在东京专门学校(现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期间 , 开始热衷英国浪漫主义桂冠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 , 主张摒弃传统和歌文学的七五调和训读汉诗的吟诵风格 , 并借助西方诗歌的自由精神而创作出诗歌自身的节律 。 但我们注意到 , 他的代表作《自由在山林》(1897)却回归汉文训读的高迈风格以及传统和歌“七五调”的节奏 , 应气而歌 , 直抒胸臆:
自由在山林 , 热血沸腾我高吟 。 啊 , 自由在山林!为何当年弃山林?!
一朝踏入虚荣路 , 十年岁月归泥尘 。 抬头远眺自由乡 , 云山千里外处寻!
极目远眺云天外 , 远山雪峰朝日影 。 啊!自由在山林 , 热血沸腾我高吟 。
久别故乡今何在?我本孩童生山林 。 回望千里江山路 , 自由之乡云中隐 。
作为日本近代诗歌生成期的明治诗歌 , 虽然它的起点源于西方诗歌的译介 , 但绝非西方诗歌在近代日本单纯的移植和嫁接 , 也不能理解为对日本传统和文学以及汉文学简单的否定和排斥 。 以文学发生学立场观之 , 日本明治诗歌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和、汉、洋”多种文化的滋养 , 是一种多元文化内共生的变异复合体的文学 。 (完)(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广生
责任编辑:崔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