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为: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通——傅铎和歌剧《王秀鸾》
本文图片
解放战争期间 , 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文工团演出歌剧《王秀鸾》 。资料图片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 , 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号召 , 掀起了延安新歌剧运动 , 并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人民生活的精品佳作 。 其中 , 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和《王秀鸾》被人们誉为解放区“四大名剧” 。
歌剧《王秀鸾》是由28岁的傅铎于1945年初春创作的 , 取材于冀中军区几位劳动模范的英雄事迹 。
1945年元旦前后 , 晋察冀边区召开第二届群英大会 。 傅铎作为火线剧社的创作骨干 , 受领了大会采访、创作文艺作品的任务 。 大会上 , 冀中的张化泉、李书亭、肖大鸾3位农村妇女既做抗日工作、又下地生产的事迹打动了同为冀中人的傅铎 。 他从她们身上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动的语言 。 在回忆文章中 , 傅铎写道:“在群英大会结束返回冀中的路上 , 我就进入了创作构思过程 , 最后决定以张化泉的事迹为主线 , 把李书亭与儿子、肖大鸾与丈夫的有关情节综合在张化泉身上 , 塑造一个综合典型 。 ”从设计人物、结构提纲到剧本完成初稿 , 傅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 考虑到当时演出场地都是露天 , 观众很多 , 而歌剧有音乐、有唱段 , 还有舞蹈动作等 , 傅铎有意识地运用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形式 , 写成了一出13场的大型歌剧《王秀鸾》 。
【傅铎|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通——傅铎和歌剧《王秀鸾》】歌剧描写了1942年“五一”反“扫荡”后的冀中农村生活 , 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到边区劳动英雄的成长过程 , 歌颂了党的英明领导 , 深刻揭示了大生产运动的意义以及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重要性 。 特别是在当时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频繁扫荡和“三光”政策的摧残破坏 , 广大农民生产生活陷入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 该剧的创作和演出 , 对推动大生产运动、激发妇女参加劳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主人公王秀鸾成为农村妇女解放的一个艺术典型 。
时值1945年春耕季节 , 歌剧《王秀鸾》巡回演出于饶阳、定县、博野、蠡县、任丘、河间、高阳等县的广大农村 , 受到冀中军区领导及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 还荣获冀中军区党委颁发的文艺创作奖 。 不久 , 许多专业文艺团体和村剧团也纷纷演出《王秀鸾》 ,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王秀鸾》热” , 歌声遍及平原山乡 。
《王秀鸾》的剧本也不只是靠傅铎在群英大会上搜集来的材料 , 还有他自己切身的生活积累 。 傅铎出生于冀中一个农民家庭 。 抗战开始后 , 他参加冀中新世纪剧社 , 为农民演出抗日节目 , 后来又参加火线剧社 , 曾任戏剧队长、副社长、社长 。 抗战期间 , 傅铎一直在抗日根据地生活和战斗 , 同群众一起春耕、春种、抢秋、夺麦 。 敌人来了 , 他们一块反“扫荡” , 一同爬洼 , 一起战斗 。 特别是傅铎在离开学校到参加革命工作之前 , 有四五年时间是生活在农村 , 从事农业生产 。 多年的农村生活 , 让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农村人物 , 十分熟悉农村生活和群众语言 , 这给他的创作带来极大方便 。 3位劳动模范的事迹和他本身的生活经历融合在一起 , 激发着他的创作冲动 。 傅铎回忆创作歌剧《王秀鸾》的经历时说:“我想 , 群众之所以欢迎它、接受它 , 是因为那个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的生活、群众的斗争 。 我之所以能把它写出来 , 而且写得还比较顺利 , 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个比较丰富的生活基础的关系……”
- 近体诗|近体诗语法21:十字句和十四字句(上),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 |和田玉双欢把件
- 翡翠|翡翠有单面和双面之分,区分也有方法,你知道这其中的说法吗?
- 翡翠|和田玉籽料价格还会上涨吗?翡翠都涨了上千倍了,籽料才涨了多少
- 护士|3个岗位不再享有编制,护士和部分老师在列,这个岗位也是如此
- 深圳市|深圳口述史:和陌生阿姨同居的日子
- |儿童节邮票《我和祖国一起成长》6月1日昆明发售
- 大河网|体制内的人,你们和领导处不好怎么办?能力始终摆在第一位!
- 博物馆|北京搭建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机制和平台
- 沈从文|周四写作课|写到人性和人情的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