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采用该计谋

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延子午谷奇谋 , 只要几千人,诸葛亮为何不一试?
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提出了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谋略:
“闻夏侯楙少,主也,怯而无谋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林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长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 。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
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因此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
一、诸葛亮为何不采用魏延的计谋
诸葛亮与魏延关于北伐路线之争的公案,曾引起后世史家的浓厚兴趣 , 为之而争论不休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采用该计谋

文章插图
一些学者认为 , 魏延建策由他率精兵五千 , 负粮兵五千,直出褒中,由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趋长安会师,乃是“奇谋”,“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假如诸葛亮采用之 , 很可能北伐已经成功 , 可惜诸葛亮谨慎得近乎胆小 。
而另一些史家则支持诸葛亮“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的谋略,认为出子午谷虽是捷径,但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
其反对理由主要有四条:一,子午谷道路险狭,危险系数极大,一旦魏军伏兵卡住谷口 , 轻则劳而无功 , 重则全军覆没;二 , 夏侯未必会弃城而逃;三,就算攻下长安,也未必守得住;四 , 万一失败,兵力本来就不足的蜀军损失太大 。
那么这四点质疑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无论从蜀魏战争持久的战略角度,还是从这次战役的本身来看,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
首先,子午道虽然奇险难行,但很少有人去做过实地调查,即使去实地勘察过,也不敢保证其路况和三国时代并无二致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采用该计谋

文章插图
魏延终究是蜀汉名将 , 他久镇汉中,对汉中一带的地理状况了如指掌,所以他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至于魏军是否会在子午谷埋下伏兵,我们不妨查阅《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始,国家(指曹魏)以蜀中惟有刘备 。备既死 , 数岁寂然无声 , 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诸葛亮首次北伐带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魏国不要说在军事上,甚至在精神上都没有准备 。既然如此,那又怎么可能在人烟荒芜、崇山峻岭的子午谷中埋下一支伏兵呢?
至于第二条理由,“夏侯楙未必会弃城逃走,”也并不具有说服力 。
夏侯楙为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曹操以女清河公主嫁之 。“文帝少与楙亲 , 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 , 持节,都督关中 。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者 , 遂召还为尚书 。楙在西时,多蓄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 。”
可见,夏侯楙只知蓄伎纳妾,聚敛钱财,凭借“主婿”的裙带关系而都督关中,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内式的人物 。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断“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 。
第三条反对意见是蜀军“即使攻下了长安,也未必守得住",这是最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
笔者认为夏侯楙乃膏粱子弟,素不知兵 , 以魏延久经战阵,习于兵革,料敌审己,可谓是胜算尽握 。况且,诸葛亮首次北伐,有十万大军 , 兵力“多于贼(指魏军)" 。此时赵云、吴壹、马岱等宿将尚在,关西胡羌可诱而招抚之,以为臂助 。诸葛亮、魏延分别率领的主力与偏师会师于长安,然后夺取关陇 , 这样八百里秦川,“咸阳以西”确实可以“一举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