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意思,为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意思,为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文章插图
在很多历史题材电视剧里,常常会有两国打仗,派出使者进行传信的场景出现 。这里的使者,他们常常是孤身一人 , 身边不会跟任何随从,基本都是形单影只穿梭于交战的两军之间 。理论上来讲,如果传信传不好,很有可能掉脑袋 。
可是另一方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句话,又仿佛成了自古以来不成文的规矩 。一般充当使者传信的,基本都不会有性命危险 。那么,这个不成文的“规矩” , 到底是谁定的?又是因为什么 , 它能延续多年不中断呢?
首先,这名扬四海的八个字,和春秋时期的一个宋国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宋戴公的五世孙华元 。当时宋国和楚国交战,为了做好战事的谈判,就派出了华元以使者的身份前往楚国,要求楚国能够撤掉包围宋国的兵力,希望两国就此停战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意思,为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文章插图
那楚国如何才能信服呢?因为华元本身就是宋国大夫,身世显赫 , 在宋国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于是华元就作为人质居住在楚国,维护两国的战事议和 。由此,就逐渐演变出了这样的规定——一国派出的使者前往敌国,而敌国却不能斩杀使者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并不是谁刻意定下来的规矩,却可以在历朝历代战事中得以用到,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 使者在交战的两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传信 。古代的通讯设备很差,飞鸽传书、快马加鞭在战争的时候又未必靠谱,由自己选派出一名靠谱的使者,既可以能说会道,又能准确传达意思 , 其实非常重要 。
《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虽然不是交战,但却体现了使者的重要作用 。刘备和曹操结仇,曹操因为挟天子令诸侯 , 实力越来越强大,本就准备追击刘备 。而此时刘备从袁绍那里逃出去 , 无处可去,就寻思着投奔刘表 , 但是又不确定刘表是否愿意接纳自己 。这时候 , 他就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孙乾,作为使者,前去荆州交涉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意思,为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文章插图
刘表一开始是没有下定决心接纳刘备的 , 尤其是他听身边的蔡瑁之言,害怕因为收留刘备而得罪曹操 。为了探口风,刘表就对来使孙乾说:不如砍下你的头颅送曹操做礼物,如此曹操便不会攻取荆州 。
若刘备派来的使者是随便找来的普通人,估计这样的“谈判”就把他吓慌了 。可是孙乾却不仅不怕 , 还从容大笑,嘲笑刘表的愚蠢 。刘表纳罕,孙乾从容不迫地解释:如果只需要孙乾一颗人头 , 就可保荆州太平 , 那可尽管拿去 。但问题是这样行吗?事实上,原本曹操还没想攻取荆州,您把我的人头送过去,曹操只怕会攻得更快 。况且,还得罪了我家主公 。
像刘备和刘表非敌非友,也可以派个使者过去传信或谈判,都是很常见的 。而为了表诚意 , 这样的使者大多都是孤身一人前往,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如果直接斩杀使者,那很明显是欺负弱势群体,会被看不起 。更重要的是,一旦使者被斩杀,那就意味着向对方传达自己坚决不肯议和、打算死战到底的态度,如此交战两方的关系也会加剧冷化 , 更加不可缓和了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意思,为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文章插图
所以 , 在战争期间,使者的作用除了传信和谈判之外,还多了一层象征意义——如果使者活着,说明两军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战是和,都还有后退的余地 , 不至于太过僵化 。正所谓“做人留一线 , 日后好相见”,在战场上也是如此,毕竟胜败本就是常事,上了战场谁也没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