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护书故事,上古失传典籍名单

#寻找古籍守护人#

伏生护书故事,上古失传典籍名单

文章插图
对伏生这个人以前并没关注,也没了解 。看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才知道这么一个在中华文明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确实应该被后人铭记,我们应该知道他,我们不该忘了他 。节目里,“伏生护书”的故事让我感动泪目 ,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伏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伏生护书的故事 。
首先,伏生是什么人?
伏生护书故事,上古失传典籍名单

文章插图
伏生 , 其实是叫伏胜,字子贱 。“生”是古人对“先生”的尊称 。伏生是秦汉时期济南郡治(今山东邹平)人,享年100岁,他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弟子宓子贱的后人 。
伏生继承先祖衣钵,一生钻研经文,把毕生心血献于《尚书》 。秦统一后,秦始皇颁布《焚书令》时,作为朝廷博士的他冒着生命危险,私自藏匿《尚书》 , 才使得这部儒家的重要典籍得以避免了被焚烧的厄运 。
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 , 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 。于是汉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学习 。伏生传授《尚书》28篇,传41篇 , 后世称《今文尚书》 。
伏生历经周、秦、汉三代,可以说是文化“活化石”,也由于伏生对传承《尚书》的特殊功绩,后世将他与董仲舒相提并论,全称“董伏” 。死后一千多年还被尊为先儒圣贤,进文庙与孔子一起,享受万民祭祀 。
其次,伏生护的是什么书?
伏生护书故事,上古失传典籍名单

文章插图
在古代 , “四书五经”是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五经”之一的《书》就是伏生所护的书叫《尚书》,《尚书》最早的书名就叫《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 。
《尚书》相传为孔子晚年对繁多的古代典籍经过整理编纂 , 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
《尚书》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上起尧、舜、禹传说时期,下讫秦穆公时代,其流传了两千多年,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 。
我们华夏文明有很多始创性论述就是从《尚书》开始的 。比方,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提及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 第一次制定历法等等 。尚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 它构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也因此成为最早被译介到西方的典籍之一 。
伏生如何护书?
伏生护书故事,上古失传典籍名单

文章插图
《典籍里的中国》中倪大红饰演的伏生以命护《书》的片段让人感动不已,泪流满面 。
伏生的一生和《尚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一生就是学书、护书、传书的一生 。
伏生自幼嗜古好学 , 博览群书,成为了秦汉之际精通《尚书》第一人 。
他壮年曾是秦博士,秦始皇颁布《焚书令》时,正是他冒着杀头的罪名,在家私自藏匿《尚书》 。秦末动乱国藏的《尚书》又遭遇项羽火烧 , 咸阳仅剩了伏生一部家藏《尚书》 。
为逃兵火,伏生带着家藏的一车《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 。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女儿为了护《书》险些饿死 。可以说,这一册册典籍是伏生一家用命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