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怕魏征,唐太宗害怕魏征( 七 )


令人瞠目结舌的后话
唐太宗之所以怨恨魏征,是因为魏征曾给太宗出了一个两难的选题:魏征请求太宗要让他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询问二者的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 , 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 , 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
这就是说:如果魏征因直谏而杀了他,魏征就做了忠臣 , 但君主就成了暴君;如果魏征因直谏身获美名,成为良臣,则君主成为明君 。魏征这一逻辑很可怕,他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使唐太宗处于守势 , 太宗只有成全他的直谏 , 君臣二人才能双赢 。这使太宗骑虎难下欲罢不能,只能打掉牙咽进在肚子里,接受魏征的进谏 。
其实,唐太宗不会不明白魏征玩的这个智力游戏,或许正因为魏征自为得意的作法,才使得唐太宗从心底深处加深了对他的忿恨 。
魏征死后唐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在碑石上书丹,这绝对是千古难得一见的礼遇 。可是,后话让人瞠目结舌真不敢相信:太宗竟然亲自下令“推倒碑石 , 磨灭碑文” , 摔碎了自己的“镜子” 。至于下旨解除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更不在话下,让魏公子的驸马梦成为泡影 。
据新唐书记载,魏征在生前越位荐相犯了李世民的大忌,魏征曾向唐太宗极力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二人均有宰相之材 。因魏征的推荐,杜正伦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后又改任太子左庶子,侯君集也官至检校吏部尚书 。两人都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密谋反事件 , 一个被流放 , 一个下狱被杀 。魏征难辞荐人失当之责 。这是魏征死后受辱的根本原因 。因魏征生前举荐的人参与了太子承乾谋逆,唐太宗便怀疑魏征有营私结党的勾当 。后来又有人奏报,魏征写给皇帝的奏折都留有副本,交给了史官褚遂良以求录之国史,魏征一心想要留名青史,不管唐太宗会怎么想 。唐太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他认为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开始后悔给魏征的一些至高赏赐 , 便下旨解除婚约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 。这还不解气,下令对已入黄土的魏征进行“推倒碑石”“磨灭碑文”的侮辱,推倒亲自为魏征书写的墓碑,亲自下手摔了自己的“镜子”,相当于给他“鞭尸”的惩罚 。
传诵千古的一段君臣佳话,竟上演了这样一幕最终的结局,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 。

唐太宗为什么怕魏征,唐太宗害怕魏征

文章插图
李世民畏魏征 文言文翻译 高手来鹞竟死怀中魏征 (580 - 643 )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 , 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 。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 , 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 。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 , 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 。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 。窦建德失败后 , 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 , 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 , 偏信也 。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 , 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 , 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 , 自己也不得而知 。」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