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今天我朗读》节目是高邮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一档全民参与的朗读节目 , 无论您是什么年龄、职业 , 只要您热爱朗读 , 都可以来到我们的录播室 , 用您的声音分享您喜爱的文字……
《今天我朗读》等你来参与!!!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朗读者介绍:赵振华 , 热爱朗读 , 热爱文化古城高邮 , 愿用声音传递美好!
仲夏迎端午
孙宜峰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仲夏 , 端午近了 , 家乡高邮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粽箬散发的清香 。 清晨 , 南门大街路边有卖粽箬的 。 一把把粽叶青绿透亮、青翠欲滴 , 粽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 , 折射出太阳的七彩 。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分子间的吸引力 , 使粽叶上一些小水珠滚动结合成一个大水珠 , 好玩、惹人喜爱 。 粽叶绿油油的、水滴滴的 。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北方人包粽子主要是芦苇叶子 , 南方人则主要是用箬竹叶 , 一般称为粽箬 。 高邮位于长江以北 , 用的是芦苇叶子 。 粽子最早称为角黍 。 有祭祖之说 , 或纪念屈原之说等等 。 描写粽子的名言佳句数不胜数 。 “角黍菖蒲酒 , 年年旧俗谙” , 唐代徐铉《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写出了唐朝普通人端午的气氛 , 三角形的粽子 , 新鲜菖蒲勾兑的时令美酒 。 唐代元稹《表夏十首》中的诗句:“彩缕碧筠粽 , 香粳白玉团 。 ”彩丝、碧粽、白玉 , 让人赏心悦目 , 白瓤、色泽、清香 , 叫人垂涎欲滴 。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孙子出生后 , 妻早早就买回来百索、虎花 , 买回了艾草、菖蒲 , 迎接端午的到来 。 系百索、戴虎花是家乡端午的一个风俗 。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男孩系百索的多 , 女孩戴虎花的多 , 亦可两者兼有 。 卖百索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生意 , 2元钱可以买2米长的五色的丝棉线 。 端午早上 , 拧成小绳 , 系在孙子的手腕上及脚踝上 , 等到六月六 , 虎花、百索扔上屋 。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高邮人过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为孩子挂“鸭蛋络子” 。 “鸭蛋络子”就是用彩色丝线打好的络子 。 络子里放一个秀气点的、淡青壳的鸭蛋 。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 蛋白柔嫩 , 蛋黄起沙 , 味道可口 。 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鸭蛋》中写到:筷子头一扎下去 ,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 ”每次吃鸭蛋的时候 , 我也用筷子头扎下去 , 红油就冒出来了沾了蛋壳 。
|【今天我朗读】仲夏迎端午(作者:孙宜峰,朗读者:赵振华)
本文图片

“蒲叶吴刀绿 , 筠筒楚粽香” , 中唐诗人沈亚之告知人们 , 迎接端午应该有古楚风味的竹筒粽 , 还应该有像刀剑一样笔直苍翠、绿意盎然的菖蒲 。 “客里不知端午近 , 卖花担上见菖蒲 。 ”宋代就有专卖菖蒲、艾叶来迎接端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