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昨天才出了一期「新编戏」视频欣赏 , 今天就忍不住要从另一个角度整整活了 。 最近扒拉手边的书 , 看能不能找到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搬运搬运 , 偶翻到古早几篇吴小如的文章 , 想到刻板正能量的大环境下 , 久不多见犀利针砭之语了 , 各处给大家抄几段老爷子的评语瞅瞅 。
本文图片
/ 已老莫谈艺 /当今之世 , 一个人艺术成就再高 , 倘不通过商业化的「炒作」 , 是不易让社会公众认同 , 并取得共识的 。 掌握评估艺术水平高下的人并不一定懂艺术 , 正如我常说的 , 一个人有轩轾艺术的权力 , 却不一定有评量艺术的能力 。 因此 , 对于像我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这是一位德国教授赠给我的「桂冠」) , 正如孔夫子说的「朽木不可雕也」 , 自然毋庸置喙了 。
/ 人海战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引进」的 , 我们的歌星在歌喉方展之际却从舞台两侧冒出若干男男女女在「伴舞」 , 使观众既不能专心致志地听 , 又不能集中精力去看 。 这个「毛病」很快就发展到了京剧领域 。 『天女散花·云路』一场 , 原只有主角一人 , 现在却在台上出现了若干「天女」 。 看着热闹 , 其实是徒劳无功 。 『徐策跑城居』然可以同时出现六七个徐策 , 一个前面带头 , 后面跟着几个「残兵败将」 ,做拉黄包车状随在后面出洋相 。 不管是文戏武戏 , 动辄上下手、武行、龙套站满了整个舞台 , 这哪里是演戏 , 实际上近于起哄 。 它不仅无助于艺术效果 , 相反却起到了破坏艺术的反效果 。 窃以为这种人海战术的创新 , 可以休矣 。
/ 杂技大赛 /演员只考虑高难度技巧动作 , 而几乎不想一想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与剧情需要 。 因此只翻抢背、台蛮、倒插虎、摔硬僵尸、搬朝天蹬等已嫌「不过瘾」 , 便把体操的转体、马戏团的绝活(包括魔术)都搬上舞台 。 木必先腐而后虫生 ,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 谁筋斗翻得多 , 出线得奖的机会愈大 , 难怪演员也就不考虑什么剧情发展和人物刻画了 。 从前的孩子爱看狗熊耍叉 , 现代的孩子爱看海豚顶球 。 于是目前的京剧演员为了博得观众青睐 , 便尽量让兵器顺着四肢浑身滚动 , 只练用锤柄接锤或用四肢「踢」枪 。 这实际是把京剧艺术降低到马戏团演杂技变魔术的水平 。 请问这就是使京剧振兴或不致绝种的正确道路么?
本文图片
/ 戏曲节目 /(电视台所播出的节目)除了熙熙攘攘、人多势众之外 , 可说一无特色 。 观众看时尽管眼花缭乱 , 到头来却毫无收获 , 这根本是「大轰大嗡」 , 谈不到提高质量 。 不知从何时有人做俑 , 在电视屏幕中经常出现「关公战秦琼」的场面 , 一会儿有人扎大靠耍大刀 , 一会儿有人短打扮摸黑对打;十六名宫娥彩女与八员长靠武行同台 , 包龙图、王宝钏、穆桂英、孙悟空同时在台上乱转;一会儿满台扑跌 , 外加「干冰」放「云气」 , 一会儿仙女与士兵同时在台上穿插着跑圆场 , 似伴舞非伴舞 , 似演戏而实非演戏 。 若问这样的表演是哪一出 , 任何人也说不上来 。 至于唱工 , 既说不上是西皮二黄 , 也搞不清是何种唱腔和板式 。 但听起来却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 即都是「样板戏」模式的拆改和翻版 。 这样的改革创新非但不宜于「振兴」之道 , 而且有徒乱人意之弊 。
/ 青年观众 /这些读者 , 不论年龄大小 , 他们都有一个共识 , 即都不爱看那种以获奖为目的的所谓「新编历史剧」 。 不少青年人认为这种新编的戏只是一种奢侈浪费的「形象工程」或「政绩象征」 , 国家付出巨额投资 , 换来的只是昙花一现 。 从艺术角度看 , 有些根本不是京戏 , 不是昆曲 。 即使有的戏(如『大唐贵妃』)保留了若干段传统唱腔 , 却与整个剧本、剧情乃至舞台氛围完全格格不入 。 有些不伦不类的清装戏(如『宰相刘罗锅』) , 明明是靠噱头骗取票房价值的闹剧 , 却被戴上了「精品」的桂冠 。 因为这些青年观众更爱看长期脍炙人口的传统老戏 。
- |大型新编京剧《山本》剧本研讨会今日召开
- 武则天|每周精品︱神仙,也是需要会投胎的
- 京剧谭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在江夏发布,谭家后人点赞作品亲切温暖
- |签约新作︱不约而同准备跳江的两人,却碰撞出一段情缘
- 招商|大咖说︱颜海辉:直营20年千家直营店的快餐巨头老乡鸡开放“加盟”?这意味着什么呢?
- |5·18国际博物馆日︱一眼千年!小编带您领略庆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国际博物馆日︱遂宁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沉浸式感受宋瓷魅力
- 朝花夕拾|张旭东论《朝花夕拾》︱漂泊之路上的回忆闪烁
- |无条件支持武汉京剧院,昔年武汉京剧“十大头牌”程派大师李蔷华去世
- |今晚八点!京剧《屈原》震撼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