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为什么被称为暴秦( 四 )


可见,所谓“仁君”,最多只是寄望、愿景般的形容或以偏概全的“盖棺定论” 。
历史上,谥号里带“仁”字的帝王 , 多出现在封建社会中期和晚期,虽不乏其例,但真正称得上“有做为”的 , 却乏善可陈 。中古以前以至上古,因为“大环境”相对更险恶、“君家”的“主体环境”尚不健全以及“盖棺定论”还比较诚实等情况,被誉“仁”字的君主,几乎没有 。
或许,历史长河中,有过不少波的“仁政”,但基本都是阶段性、非本质、出于特定政治诉求的,跟“君”的品性 , 并无直接的、贯通式的关联 。
简单而武断地说,“君”的“本质”是“不仁” 。在此基础上,“仁君”,就是不成立的概念 。即:“仁”与“君”之间,存在逻辑性的相悖特征 , 实事求是的话,是不能放在一起的 。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 。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 , “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