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井田制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井”字把田地分成方形耕种 。那井田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井田制始于商朝 , 但在周朝发展至成熟 。当时井田全归周王所有,然后分配给百姓使用,不得买卖田地 。而井田制的特点在于 , 地是被分成了私田和公田,但这种制度并没有延续太久,到了春秋时期便在多个诸侯国实施不下去了 。如果仔细研究井田制的话,会发现这个制度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 。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插图
1、井田制是“理想化模型”首先 , 八块围一块的格局,它就根本不是个“井”字 。如果是,周边八块的边界在哪儿?总不能无限延伸吧 。真要是形容八块围一块,得是把“回”字中间的“口”四下拉通的图样 。
仅从这个角度讲,把“井田制”说成八块围一块,就不严谨!
好吧,不严谨就不严谨吧,假设,就是“井”字那样,周边八块的边界虚拟,也还不能就说那就是“井田制” 。
即便是生产力不知发达了多少倍的今天,在我国近乎一半的“可耕”区域,想要弄出如同“井”字型那么规则的八块围一块的格局 , 也恐怕不容易 。真咱们要能有那么多可以规则几何划分的耕地 , 早不是到今天还要首先解决粮食问题了 。
事实上,我国农业所及相当多的地区 , 由于地形地貌、灌溉运输等原因,耕地的形状,都难以达成“井”字或“田”字式的“规则” 。在“井田制”诞生、发展、较广泛贯行的周王朝早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公元前九世纪中叶),能够或说“可能”比较规则划分的田地,仅“部分适合”今关中平原和豫中平原,亦即西周王朝“王廷”直接控制的部分地方 。
周王朝发祥于今陕西省宝鸡一带史称“岐下”(岐山以下)“周原”的地方 。周王朝的统治者和“本族民隶”,在那个相对狭小的地域,经营了至少七八十年;期间,他们形成了当时(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后期~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比较先进的农耕生产体系 。推翻商朝、成为“天下共主”之后,他们就把自己的那一套 , 推行到了“全天下” 。
所谓“全天下” , 所指的地域范围,充其量不过是西起甘陕交界、东至沿海、北起阴山南麓、南至长江沿岸这么个大小 。饶是这样的一个范围,很多地方,也无法实现将耕地几何规则划分 。因此,纵使“井田制”真的是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井”字划分 , 也只是局部的、循着周王朝统治者经验的“理想化模型” 。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插图
2、关键在于“井灌溉”井田制的关键,恐怕不在于“井”的字形,而更是“井” 。
井、水井,今天看来,已经是落后的东西了 , 可在三千多年前,却是先进的 。
再早,不管什么生产方式,农业、游牧、渔猎,都得“逐水草而居” 。具体到农业,想要发展,就须得安置在河流之畔 。
原因很简单——农耕需要灌溉 。农业部族的定居模式 , 也需要相对固定的饮用水源 。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各个早期文明,都在河畔——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埃及文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恒河)、古中国文明(黄河、辽河、长江)、古罗马文明(台伯河)……离开了河流,便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的】然而,畔流而生,也必然受制于河流——枯水、洪水、改道……无一不是先民们眼中的灭顶之灾 。就算能够承受、变通这样那样的灾难,农业灌溉的角度讲,沿河稼耕,可利用的土地也相对狭窄 , 极大限制了生产发展和人口扩充 。换句话说,想要更大发展,解决不沿河地区可耕地的灌溉,是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