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 , 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倡导“学院是为研究学术而设 , 是为追求一种纯粹严格的独立学术而设”的理念;同时 , 学院作为艺术创作的发动机与思想库 , 也以“改造民心 , 藉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为理想 。 纯粹的学术研究与智性追求 , 强烈的社会关怀与使命意识 , 这两个历史性方向上的多元互动 , 造就了今日学院崇高的声誉与地位 。
学术与生活 , 这个表面看似悖论的理念与目标中 , 隐含着一个历史悠久的“书斋革命”的传统 , 让人想起歌德的名言:“他们静静坐在书房里坚持工作 , 细心照料着科学和艺术的神圣之火 。 ”这神圣之火 , 终有一天会成为普罗米修斯之火 , 造就我们人世间的良好生活 。 回想1928年 , 蔡元培先生选址西子湖畔孤山 , 创国立艺术院 , 同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 , 及“保存金石 , 研究印学 , 兼及书画”为宗旨的西泠印社毗邻而居 , 由此养护了一种宏阔辽远的历史与全球视野 , 开衍出这座城市百年来的文心艺魂与品质生活 。
研究学术 , 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 , 是文明得以丰富的一个主要来源 , 更是当代生活世界的创造力之源泉 。 因此 , 艺术人文学院尤为注重研究性的学习模式 , 其毕业也主要是通过论文的形式来展示其学习过程与研究成果 , 通过表达来塑造与完善自己的心灵 。 写作是一种语言与思想的艺术 。 答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与思想的艺术 。 通过学术工作 , 我们才能重新展开逝去的往昔 , 展开那些已经凝固的伟大思想 , 才会活在古典与现代的世界之中 。
艺术人文学院每一届的毕业展 , 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传统 。 首先 , 毕业论文将以概要的形式在橱窗以及线上进行常规陈列 , 展示长达一个学期乃至更长久的时间 。 当其他专业的毕业展已经撤展的时候 , 艺术人文学院的橱窗里 , 还依然持久散发着学子们思想的热量 。 对于其中的优秀论文 , 学院还会将其发表于《思远道》《名家》等学术书刊 。
每年 , 我们不仅有自己高规格的“思远道”论文报告会 , 更是与浙江美术馆等机构合作 , 打造“艺术人文之旅”学术公共报告会 , 旨在充分展示优秀毕业生的学术风采 , 开启艺术人文学院独有的毕业季模式 , 并建立起学院内外的学术互动 。
艺术人文学院的毕业写作与展示 , 强调一种在语言与图像的深处思想 , 同时强调一种持久而热烈的学术交流 。 因为这样一种理想与关怀 , 我们聚集在学院里 , 分享彼此间思想跋涉的艰难与快乐 。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 , 年少者与年长者才会真正在知识的探索中融为一体 , 相互启发 。 艺术人文学院的师生 , 就是在冷静与热烈之间 , 在通往毕业的道路上 , 在真正返乡的道路上 , 从事着学术探险的工作 。
著精微 , 思远道 。 祝福所有的毕业生 。 祝你们通过学术研究 , 获得生活的定力和能力 , 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世界 。
向下滑动查看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生活力5.0 , 恰似一首歌
本文图片
今年 , 是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以“生活力”为毕业展主题的第五个年头 。 “生活力”的提出 , 启轫于陶行知先生的学术主张:“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 , 使学生向上生长” 。
2018年 , 我院首以“生活力”为主题 , 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个维度 , 展示了学院近百位毕业生的毕业作品 , 以回应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不同阶段 。 2019年 , “生活力2.0”以“馆”为题 , 展示了毕业生们完成自我实现的主题馆 。 2020年 , 美术教育、艺术鉴藏、艺术管理三个系的青年艺术家们 , 以“生活力3.0:一人一馆、一人一案、一人一课、一人一器”为主题 , 展现了三个系的专业特色和教学路径 。 2021年 , “生活力4.0:134本教科书”则以134位毕业生为学术命题 , 作为一本本书来细读 , 重新建立师生的对话:“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 , 锻炼学生之大 , 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之大 。 ”
- 屈原|屈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 事业运|猫巫先生星座周运2022年5.30-6.5:拒绝假想,仔细甄别
- |《恰似故人归》番外:让云禾破防的说书人的故事,藏有什么隐情?
- |为什么我建议你写写小字
- |意识的高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来占领|毒教材背后是什么?
- 玛瑙|为什么很多人收藏紫绿玛瑙
- |为什么很多人玩了十几年古玉,发出来的藏品还是一眼假呢?
- 广昌|第三方背调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 福岛核电站|福岛核电站周边图书馆时隔11年重开:曾受严重核污染
- |薛蟠在平安州遭遇“强盗”,为什么牵扯出贾家得抄家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