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刺字原本是一种刑罚,为何会演变成纹身这样的潮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连自己的头发都不愿意剪,更别说往身上刻字了 。所以古时候刺字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刑罚,会让人产生不孝以及羞耻感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刺字反倒成了一种潮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纹身” 。其实哪怕是今天这个社会,对于纹身存在偏见的也大有人在,就更别说古人了 。那“纹身”在当时为何还会流行起来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段历史 , 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

古代刺字原本是一种刑罚,为何会演变成纹身这样的潮流

文章插图
黥(qíng) , 这个字的意思是“刺字、镌刻” 。在古代对待犯人时常常会用到的一种刑罚被称之为“黥刑”其表现方式通常在人的脸上刻字留下记号 。这种刑罚最早可以追述到上古时期 , 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刑罚 。其一方面是为了惩罚犯罪者 , 给其身上留下记号方面辨认 。另一方面是对待士兵施行 , 避免出现逃兵出现 。
关于这种刑罚《周礼·司刑》一节中有记载:“墨罪五百”一句后 , 郑玄注云:“墨,黯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言刻额为疮,墨窒疮孔,令变色也” 。
古代刺字原本是一种刑罚,为何会演变成纹身这样的潮流

文章插图
黥刑的起源很早,发展历史也很悠久 。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黥体”文化 。黥体的意思就是在身体上刻上花纹或者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纹身” 。在唐朝以前黥体主要的对象还是罪犯,除此之外在民间还有“缕身以避蛟龙之患”的说法 。在进入唐朝以后,社会的包容、开明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黥体文化开始出现变化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黥体竟然也成为了一种社会风俗,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时尚 。为此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专门开一章节名为“黥”,来讲述“纹身”在唐朝流行的故事 。
唐朝人嫣然将黥体当成了一种时尚的社会潮流,当时纹身技艺也相当高,尤其是蜀中地区 。对其曾有“蜀人工于刺,分明如画”的赞誉 。因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纹身”在唐朝的流行,到底体现在哪?
古代刺字原本是一种刑罚,为何会演变成纹身这样的潮流

文章插图
纹身群体的扩大
前文我们也说过黥体在唐朝以前主要是用来惩罚罪犯的 。在进入唐朝以后它更广泛的演变为一种文化风俗 。当然,其惩罚的功能依旧是存在的,在《旧唐书》中记载了上官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的故事 。后来上官婉儿为了掩饰自己面部的“黥”,便用剪贴而来的花将其遮挡住 。后来在唐朝有的妇女会用彩纸剪成花子贴在眉心处,装饰自己 。这种妆容后来也开始在唐朝流行起来,这对于上官婉儿来说也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后来唐代妇女也曾流行的在脸颊处点上丹青 , 以作装饰之美 。
《酉阳杂俎》中记载蜀中小将韦少卿“嗜好劄(zhā)青”;在长安城也常有众多百姓围看纹身的场景,正如书中所载“长乐里门有百姓刺臂 , 数十人环瞩之” 。除此之外 , 在长安还有一些经常侵扰百姓的小年轻也在纹身,当时京兆尹薛公一次便捕杀了三十余人,可见纹身者众 。唐朝诗人张建封曾有一首诗名为《竞渡歌》,是对江南一代端午赛舟景象的描写 。在诗中有这样两句“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纹)请书上”,这两句诗表明了当时的竞赛健儿们也都是有纹身的 。
纹身从最开始起源与“黥”的刑罚到唐朝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爱好 。从早期只针对犯罪者到唐朝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等人群纷纷将纹身视为社会的流行风俗 。他们用纹身来装饰自己,用纹身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想法 。